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的科学跨越之路——四川蒲江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1-06-04 10:37:11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最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西部新农村建设调研组到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做了调研。调研发现,位于我国西部的蒲江县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从处于丘陵山地的欠发达县和作为成都西南生态屏障的县情出发,独立思考,独辟蹊径,积极发挥自身生态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低碳生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快建设“宜农、宜游、宜居”的最美现代田园城市,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的科学跨越之路。

蒲江有 3 个 70%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蒲江的 GDP 中,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业的贡献约占 70%;二是蒲江的劳动力结构中,从事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业的约占 70%;三是蒲江的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业的收入达 70%左右。2010年,蒲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330 元,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蒲江的实践探索为西部丘陵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蒲江的实践告诉我们,西部的丘陵山区县可以不必照搬照套东部地区和平原地区曾经走过的工业强县、工业兴县的老路子,可以在科学的理念和创新的思路引领下,走出以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富民强县的新路子。蒲江的实践还告诉我们,农业不仅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可以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性产业,关键是要跳出传统农业发展的思维模式,要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来发展农业,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走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的科学跨越之路。

一、蒲江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的举措与成效

(一)以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和集聚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搞好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新规划

按照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和集聚发展的新理念,蒲江把搞好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规划放到龙头位置,并注重规划科学制定和刚性执行的统一性,以此来夯实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按照打造最美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结合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代食品及轻工制造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三基地一轴心”发展战略,强化自然生态格局在产业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凸显“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区化、全域生态化”的特色。把县城和中心镇作为二三产业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区,把中心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把河流细沟作为生态走廊,把城乡道路作为景观通道,把原始林区、农业产业园区和城市公园作为基本生态板块,使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有机融合、城市绿地系统与乡村生态农地系统渗透融合,着力构建“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景象。按照这种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规划新构想,蒲江科学编制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布局,明确了工业集中发展区、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等产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这种融合了统筹发展、绿色发展、集聚发展新理念的城乡产业规划体系,有效构建了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创新构建了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体系,将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城乡社区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渗透到各类规划体系的编制成果中,全面构建了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以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口聚集、城市功能提升的共赢。

(二)以农业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的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高效

生态现代农业蒲江地处成都平原的生态屏障区,工业基础薄弱、矿藏资源缺乏,但他们用创新的思维打破“农业不能富民强县”的陈规旧律,坚持发挥自然资源与生态优势,以农业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的理念,把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性产业来打造,按照“做大三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重点培育三大优质农业品牌、整体构建多功能与纵向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现代科技支撑体系等三大载体建设”的思路,探索了一条具有蒲江特色的现代农业富民强县的新路子。

 蒲江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把茶叶、水果、生猪作为该县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形成了覆盖全县域的三大农业产业带。从茶业产业来看,蒲江把优质茶叶作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全县茶园种植面积 18.5 万亩,其中获无公害认证面积 5.2 万亩,绿色认证面积 3.6 万亩,GAP 认证面积 2.5 万亩,有机认证基地 8000 亩。2010 年,茶叶产量达到 1.05 万吨,其中出口 2000吨,涉茶总收入约 7.5 亿元。该县还拥有茶叶加工企业 40 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2 家,省级龙头企业 4 家,拥有现代化茶叶生产线 14 条,从业人员 4000 余人,年加工茶叶能力 1.2 万吨,走出了一条“基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集群化、营销组织化”的特色茶业产业发展之路。目前,蒲江已成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和“四川省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从水果产业看,蒲江把猕猴桃和柑橘作为特色优势果品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全县已获得绿色、有机、GAP 认证总面积 2.5 万亩。“金艳”猕猴桃已成为全球三大黄肉型猕猴桃之一。该县拥有猕猴桃产业化经营种植基地6.4 万亩,产量 1.8 万吨,产值达 2.8 亿元。柑橘作为传统优势水果,拥有优质柑橘基地 21.6 万亩,年产量 30 万吨,产值达 4.8 亿元。

 从生猪产业看,蒲江充分发挥该县生猪饲养的传统优势,把优质生猪饲养与深加工作为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现已形成年出栏优质生猪100 万头以上,生猪产业产值达 10.65 亿元,占畜牧业产值 76%。全县已形成生猪“五星”级设计标准屠宰加工能力 130 万头,国家Ⅰ级定点屠宰企业和生猪产品出口商检设计标准屠宰加工能力 200 万头的生猪屠宰加工规模,肉制品精深加工能力达 6 万吨规模,生猪产品远销香港、韩国、俄罗斯、欧盟等地区和国家。

 在培育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的过程中,蒲江建构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家庭经营与合作化、产业化的企业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与新型产业化经营体系,全面提升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蒲江县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建立与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促进以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在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对确权颁证后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由农行给予最高 5 万元的授信额度,并积极引导农民用小额农贷现金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川中新农业公司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共同组建合作公司,探索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合作公司为利益联结方式、金融配套为支持、农业保险为保障和政府统筹服务为引导的“五位一体”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在茶叶产业发展中,则积极推行以绿色防控为核心内容的茶园托管模式,依托茶业龙头企业成立茶园托管公司,探索实行从品种改良、农资供应、到种植技术等环节的托管,促进茶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蒲江特别注重农业产业科技支撑和产品品质,将科技贯穿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始终。坚持标准化生产,积极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出口茶叶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 90%以上,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 4 万余亩,猕猴桃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品种。积极策划、包装、申报、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已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 家,获专利产品 35 件。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工程,与中科院、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科技顾问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院县合作机制,与武汉植物园、中国茶科所、中国柑桔研究所形成长期合作,着力引进和培育现代农业科研、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了产业致富带动人公开选拔机制,现代农业产业智力支撑体系健全完善。

 蒲江在农业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产业市场化发展,重点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专合组织推动、专业市场拉动、品牌培育促动等市场手段,提升农产品综合效益。在茶叶中,建设了四川省最大的茶业鲜叶交易市场,“蒲江雀舌”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知名的区域公共品牌,品牌价值超过 9 亿元。去年 10 月,蒲江猕猴桃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出口到新西兰、德国等海外市场。蒲江的生猪是全国著名的生猪品牌。集猪业联合社、生猪屠宰厂、肉制品加工厂、销售公司为一体的佳享食品有限公司,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佳享”牌猪肉产品取得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了 20 亿元的销售规模。农业市场化已不仅成为蒲江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且已成为蒲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机制。

(三)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理念为指导,协同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低碳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按照打造最美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要求,蒲江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丰裕、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致力于建构“以农为基、工贸兴农、一二三次生态产业互动共促”的发展新机制,形成了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低碳生态加工业为主导、生态旅游业为新增长点的生态经济新格局。结合区域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蒲江突出了县城工业区以饮料、休闲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产业定位,在招商引资中坚持产业选择的高端化与低碳化,瞄准国内外优秀食品饮料加工企业,并注重产业衔接,推动一二产业的互动发展。目前,蒲江已基本形成休闲食品和饮料加工基地、川西畜产品加工基地和以“蒲江雀舌”为主的绿茶加工产业集群以及四川省最大的植物原料提取基地。此外,蒲江还以为农产品服务的包装业为基础,突出该县寿安工业区以包装与印务为主的产业定位,大力引进包装印务等关联企业,形成了“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包装工业产业基地。

 蒲江把生态旅游业作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农业文化传承与创意作为拓展农业功能、拉长农业产业链的创新举措。把茶叶、猕猴桃、柑桔、樱桃等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把新农村建设的示范镇、村建设成为农家乐、乡村旅游的专业镇、村,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成为蒲江生态旅游业的最大亮点。按照旅游与生态、农业、文化、城市一体化,城区与景区一体化的要求,整合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土地综合整治、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和资金,把旅游产业要素融入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以一三产业互动为特色的全域乡村创意旅游,成功打造了石象湖生态风景区、光明樱桃山、西来古镇、成佳茶文化观光区、五龙谷橘子红了观光区、复兴猕猴桃观光区等 12 个各具特色的农业旅游景区与景点。先后成功举办了国际猕猴桃高峰论坛、中国采茶节、成都郁金香节、成都樱桃节、成都乡村美食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把市场搬到了田间地头,把生态农产品转化为特色旅游商品,把农民转型为旅游从业者。蒲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二、蒲江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启示

    蒲江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的科学跨越之路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要实现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动摇

 坚持从实际出发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和核心所在。蒲江之所以能走出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的科学跨越之路,关键是坚持了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将农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并且常抓不懈,抓出成效。更难能可贵的是,蒲江县委县政府班子在兴农强县的过程中,能够顶住因保护资源环境而少上工业项目给县财政带来的压力;能够不随“工业强县”、“无工不富”的大潮流而甘于承受抓农业的寂寞;能够摆正政绩观与民生观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的信念长期不动摇。

(二)要实现生态屏障地区的富裕繁荣,必须找到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的现实路径

蒲江的实践证明,作为生态屏障地区,完全有可能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百姓的富裕,完全有可能跳出生态屏障地区必然是欠发达地区,丘陵山区必然与贫困相连的思维定势。而打破这种常规的关键在于坚定绿色发展信念,找到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的现实路径。蒲江在这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这就是: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支撑,以全产业链的

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生态型、低碳型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以生态休闲的旅游业为新增长点,以宜农、宜游、宜居的最美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为中心,做实、做大、做强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大生态经济。

(三)要实现农业富民强县的目标,必须促使农业向二三四次产业延伸和农业的立体式发展

 把农业单纯看成是国民经济基础而难以成为富民强县产业的重要原因,在于把农业仅仅看成是第一产业,看成是只能提供初级产品的产业。蒲江之所以能实现农业富民强县的目标,根本原因在于把农业定位在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层次上,注重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和价值提升上。也就是说,是把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种养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与休闲体验农业、农产品物流业等第三产业,与创意农业这一第四次产业相互融合,实现农业的“接二连三与进四”,实现农业的一体化发展和立体式发展,使农业成功转变为富民强县的支柱性产业。

(四)要实现西部县域经济的科学跨越,必须走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如何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避免照搬照套东部一些地区走过的单纯依靠“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路子,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课题。蒲江的实践探索为西部县域经济科学跨域提供了一个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全新样本。蒲江的实践证明,作为生态屏障地区的西部县域经济,只要思路清晰、坚持特色、寻求差异,完全有可能跨越传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的科学跨越之路。

(五)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找到符合县情的推进“三化同步”的抓手

 蒲江的科学跨越还在于找到了符合县情的“三化同步”推进的抓手,即找到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现实路径。一是以县城、中心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重点,探索了一条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形式多样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二是发展低碳型、生态型工业和生态宜居城市,使绿色生态型工业和城市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主体。三是通过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价值链的提升,既走出了一条经济高效、功能多样、产品安全、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精耕细作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又形成了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的发展机制。

(六)要实现西部农民的富裕幸福,必须坚持富民新产业与惠民新社区一起抓

 蒲江在这方面进行了很有益的探索。这就是坚持富民新产业与惠民新社区一起抓。通过发展全产业链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和建设全县域的田园城市,为农民开辟了创业增收的广阔领域。同时,把城乡新社区作为农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让有条件的农民进新城镇、新社区,让务农农民居住的村庄建设成农村新型社区,使这些新社区成为基础设施城乡链接、公共服务城乡均等、生态环境清洁秀美、社会管理民主文明的幸福家园,广大城乡居民真正享受到了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