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出山”记

发布时间:2019-08-22 14:53:40 来源:新华社  编辑:王俊杰 

新华社福州8月17日电(记者 邰晓安)武夷山是中国最著名的茶产地之一,名茶正山小种、大红袍均产自这里。独特的丹霞山地给武夷山人带来上好茶场的同时,崎岖的地貌又让他们望山兴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道路交通的惊天之变,让武夷茶逐渐从“苦茶”变成了“甘茶”“富茶”。


沿着武夷山景区的公路驱车而进,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便可见一古色古香的院落——瑞泉茶博馆。和很多武夷山人一样,博物馆的馆长黄圣辉一家世代以制茶为生,黄氏几代人亲历了武夷山人制茶之变。


武夷山不仅地处山区,独特的丹霞山地还多为石山,种植难、开路更难,黄家所处的核心茶区更是出行不便。1644年,黄氏先祖便在武夷山水帘洞“瑞泉岩”下制作武夷岩茶,但长期以来对黄家人来说,制茶都是一个苦营生。


“小时候,顺着小溪流整整走上半天才能到镇里,每年‘出山’三五次是很奢侈的事情。除了种茶、卖茶,还要养猪养鸭、开荒种菜,全家老小才能勉强度日。”黄圣辉回忆说。


自古武夷出好茶,但运输不便始终是武夷山人的心头之痛。20世纪80年代,上海、杭州的茶商来武夷山,要先乘火车到江西上饶,晚上十点多再坐七八个小时的汽车转到武夷山。天黑、路窄、风险大,让茶商们叫苦不迭。


黄圣辉还记得,有一年,连日暴雨导致进山的道路全部中断,采购商没办法进山收茶,茶农们的生活顿时紧巴了起来,黄圣辉一家因此吃了整整一年的“红锅菜”。


“我们用柴火把铁锅烧得红通通的,蔬菜丢进去后迅速翻炒,不放一滴油,出锅后撒上点细盐巴就吃了。”黄圣辉对此记忆犹新,那时一家人最盼的就是村里能通汽车、跑火车。


1993年,连接江西横峰和福建南平的横南铁路正式开工。1998年,全线开通运营,养在深闺的武夷山终于和省会福州连接起来,给身处山区的茶农带来了发展机遇。


黄圣辉的父亲黄贤义很快发现了商机。他用扁担挑着两筐茶叶,坐上火车去福州卖茶。靠着勤劳和茶叶的过硬品质,瑞泉茶叶很快在福州市场拥有了一批铁杆客户。随后武夷山的游客迅速增多,黄贤义又在武夷山做起凉茶生意。


此后,武夷山直达北京、南京、上海等方向的列车也陆续开行。眼瞅着火车拉来的游客越来越多,黄家的凉茶摊又增加茶叶蛋和土特产等,每天都有一两百元的收入。


攒到第一桶金后,黄贤义投资开荒种茶。随着茶产量不断增长,他又成立了瑞泉茶厂,由黄家三个孩子来执掌经营。


随着福建省交通设施的发展,武夷山又先后开通了高速公路、动车,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武夷茶叶香飘四海。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武夷山接待旅游总人数达630.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11亿元。


如今的瑞泉,已发展成拥有正岩茶产区茶园600余亩,年销售额数千万元的知名茶企,产品不但通达全国,还销往东南亚、韩国及欧洲等多个国家与地区。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