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茶馆业:乐观破瓶颈 助力黔茶产业

发布时间:2014-04-14 12:53:02 来源:贵阳日报 编辑:刘辉 
 贵阳茶馆业乐观破瓶颈助力黔茶产业

贵阳的许多茶馆,还有不少的茶器陈列。

贵阳茶馆业乐观破瓶颈助力黔茶产业

夜晚,贵阳市民爱到茶馆享一份清闲。

贵阳茶馆业乐观破瓶颈助力黔茶产业

市民更爱一杯“亲民大碗茶”。

    福建茶叶网4月14日讯:刚刚过去的孔学堂举办的“清明文化周”上,由贵州省茶馆业协会承办的茶艺表演,茶馆庙会、民族风情茶艺表演、茶馆馆主访谈沙龙等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为前来的市民免费奉上一杯亲民‘大碗茶’”,是活动方倡议发起的“清明文化大碗茶”互动活动之一,让市民张庆哲感受到了“茶的亲切味道”。现场,各家茶馆茶艺师表演了都匀毛尖、威宁烤茶、湄潭翠芽、黄果树毛峰、凤冈锌硒茶、花溪久安千年古茶等十余种黔茶的泡制方法,让贵阳乃至全省的茶馆文化,和市民实现了“零距离”。

    近日,贵州省茶馆业协会秘书长王怡灵接受了记者专访,并一起走进贵阳市的多家茶馆,体会多元的贵阳茶馆文化,也了解到茶馆业的经营近年虽遭遇瓶颈期,但大部分馆主持乐观态度,“乘风破浪正当时”,纷纷表达了“黔茶复兴,从茶馆开始”的理念。

    上篇 多元的新兴茶馆

    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贵州新兴茶馆,发展到现在大概有近千家,贵阳有300家左右的规模,按照经营模式大体可分为主题文化茶馆、综合性茶馆,还有纯休闲型茶馆等。

    主题茶馆 传播黔茶文化

    位于延安路上的和舍茶馆,是一个装修比较时尚的茶馆,被业界冠名为“茶博士”的馆主施海,是一位80后的本地著名茶人,他的经营理念是“创意”,每月举办两次“主题茶会”。最近几天,“春天的味道”主题茶会上,施海邀请爱茶的朋友,品了今年的第一道早春茶。

    4月10日的和舍延续着“春天的味道”。悠悠古乐中,大家围坐在茶桌前,“今天所品之茶,是明前的贵定毛尖。”只见施海烧水、烫杯、置茶、润茶、闻香、冲泡、敬茶,他保持着仪态从容,面带着对茶的敬意……每一道动作,糅合进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茶客们手捧着这杯早春的香茗,一饮而尽,全身舒泰。

   “春天的滋味”、“唐宋饮茶”、“瑜伽茶道”、“禅茶”、“茶武会友”等,施海已经主办了这些系列的有着浓浓中国传统文化烙印的主题茶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茶客,也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茶会主推的是黔茶。”当日施海和来自威宁乌撒烤茶馆馆主蔡定常商定下来,下周到当地考察“烤茶”,4月18日推出“威宁烤茶”主题茶会,把有着3000年历史的彝家古乌撒烤茶文化,展现给贵阳市民。

   “不定期的举办主题茶会,已是贵阳茶馆的鲜明特点。”王怡灵说,阳明祠茶馆每年举办的“清明茶祭王阳明”、世界杯期间的“品茶看球”、国学讲座等等,给贵阳市民带来了不同的品茶体验。

    综合性茶馆 发展黔茶产业

    位于瑞金路的聚福轩茶馆,是一家集茶叶基地、加工、自主茶叶品牌连锁销售、茶馆、陶器开发、心茶之旅、茶艺师培训等茶全产业链的茶馆,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家茶馆、贵州省四星茶馆。4月10日晚上,记者在这个近千平方米的茶馆里看到不同的主题茶室——贵州绿茶品饮间、乌龙茶室、岩茶室、黄茶室等,还有休闲区——陶艺区、书法区、象棋围棋区等,客人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茶室,也可以随时一展爱好技艺。

   “茶馆是一个茶事业、茶文化承载交融的场所。”馆主丁超英这样认为,做大、做强黔茶才是己任。据她介绍,开发的黔茶系列已经在北京、广州、长沙、武汉等大城市开了连锁专卖店,让贵州茶走出了大山。

   “从前年开始推出的十二条茶园‘心茶之旅’旅游项目,意想不到地受到市民的热捧。”她说,2012年邀请阿里木、王顺友等7位感动中国人物,走进百花茶场,观赏白茶茶园,体味黔茶出山。今年,已经有三支旅游团队走进凤冈的绿色茶园。

    最好的茶园、最好的风景,穿针引线又把当地的风俗、风情、人文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丁馆主愿望是把省外、乃至国外的客人请进来,深度解读黔茶文化,呼吸贵州的新鲜空气,最终把贵州茶全面推广出去。

    当日已是深夜11点半钟,丁超英和蔡定常两位馆主敲定,“心茶之旅”之“威宁烤茶”茶园行线路,成功牵手。

   “为这样致力于茶事业的馆主而骄傲。”王怡灵说:“黔茶复兴,需要更多的复合型茶人。”

    休闲型茶馆 体现多样性

    位于白云区的即心阁茶书院,是一座以明清徽派建筑为特点的中式精品茶馆,馆内正中,书法家杨彬书“即心即佛”四个字,“茶馆,就是喝一杯水的地方。”馆主王梦雪用最简单的话语,阐释了茶馆。

    茶馆的主要功能是休闲,通过“吃茶”带来休闲享受。“茶通六艺,通过茶展现琴棋书画等,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播、普及。”

    同时王馆主认为,在当代社会,休闲娱乐、交流信息、商会聚集、商务洽谈、神聊闲侃……承载着更多的交流功能,像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前不久,我们促成了一单煤炭交易。”

    茶可以包罗万象。所以,在这个小小茶馆里,除了表演茶艺,还有全国名茶,精品瓷器和陶器的销售,还可以提供棋牌休闲,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体现了一种服务功能。

   “更集中、全面地还是展示黔茶魅力。”王馆长介绍说,茶馆基本囊括了贵州十大名茶,一般外地茶客来到茶馆,90%都会点上一杯黔茶,黔茶消费人群比去年增长了不少。 

   “休闲茶馆作为宣传推广茶叶知识的最佳传播场所,推广自己的黔茶,是理所当然。”王怡灵说,大力推广黔茶的经营模式,正在贵阳茶馆业蔓延着。

    中篇 直面瓶颈 积极应对

    据业内人士分析,以贵阳市现有茶馆数量,每年的客流量在500万人次左右,按人均消费100元计算,贵阳茶馆业可以喝掉五个亿。但实际上,贵阳茶馆的经营盈利、维持、亏损的情况各占三分,并不乐观。

    地方文化坐标不够凸显

   “茶馆作为茶产业链中,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王怡灵说,首先拉动茶产品和相关产品的消费。最直观的是茶叶,美器配香茗,茶馆又是茶器茶具最佳的陈列场所。

    茶馆还是文化地标,北京的老舍茶馆、成都茶馆、西湖茶馆,坐下来,感受的是当地浓浓的历史文化。设在阳明祠、甲秀楼、文昌阁里的茶馆,也变成了贵阳的文化坐标,来黔旅游的人们,最喜欢去坐坐。

    茶馆培养了爱茶人。“茶博士”施海就是在十几岁的年龄时,走进开在合群路的一家台湾茶馆,馆主一句“你随便看”,让他坐了下来,爱上了茶,体会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始学茶、研茶,做了传播茶文化的专业人士。普通市民进一次茶馆,可以学会科学的茶饮泡饮方法,从典雅的环境、内部的摆设,到茶艺师的服装礼仪、沏茶技艺,还有古乐、香道、书画等,浓厚的文化氛围,体验的是厚重的中华文化,由此爱上健康的茶饮。

    面临多重考验

   “茶馆馆主一定都是深爱茶之人。”深悉行业现状的王怡灵说,茶馆业不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大家因为一杯茶而努力着,前期的高投入,比如讲究的装修;运营中的高房租、高人工,还有茶叶价格的上涨,成本居高不下,只有涨价,导致客源流失,利润更低;还有中央层面的“刹四风”规定等,少了公款消费,让许多茶馆面临着生存考验。

    说起在孔学堂发起的“亲民大碗茶”,馆长王梦雪说,他一直想在茶馆里推出10元一杯的大碗茶,让普通百姓走进来。一直未做的最大原因,就是茶馆要先“活”下去。

    王怡灵说,茶馆的同质化严重,不管从经营理念还是风格,缺乏个性化的创新。数量在增加,看似繁华,却始终沿着休闲茶馆、文化茶馆的套路走下来,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导致茶馆举步维艰。

   “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泡茶方法,相互模仿,茶品相似。”馆主丁超英认为,伴随大众日益增加的茶知识、茶文化和对茶的品鉴能力,消费会进入疲劳期。

    专业人才,特别是茶艺师的缺乏,也是导致茶馆品质不稳定的原因之一。王怡灵介绍说,茶艺师分为初、中、高级茶艺师,还有更高的技师、高级技师。在贵阳,高级技师只有6位,技师也只有30位左右。高级技师不但会娴熟地实操各种茶艺,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布置茶席,还懂茶花、香道等,还需要从事茶道15年以上的资历,那是一种气场。

   “在日本、韩国,高级技师的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需要很深的文化沉淀,是可以做一辈子的职业。”经常面对缺人困境的馆长王梦雪说,在贵阳,很多人片面认为,茶艺师就是服务员,一定要年轻的女孩子,造成从业人员任职短,人员流失严重。

   “茶博士”施海并不认同官方对茶艺师的评级,他认为茶艺师要讲究师传,言传身教,自己培养茶艺师。

    让贵州多彩的茶艺文化回归 

    没有一杯令人回味的好茶,那不是好茶馆。茶馆的经营最终还要回归到茶文化,只有和贵州文化结合的茶馆才会长久,这是大家形成的共识。面对经营瓶颈期的阵痛,贵阳茶馆业内人士直面应对。

    4月4日下午孔学堂亲民厅里,来自威宁的彝家姑娘,将一杯杯汤色绿润、豆香馥郁的香茶敬奉给在场观众,“滋味甘醇,回味的是古乌撒厚重的历史。”赵阿姨品茗后点评的就是威宁乌撒烤茶馆的彝家烤茶。

    4月11日中午,馆主蔡定常和馆主王梦雪达成协议,彝家烤茶正式进驻白云茶馆,这是蔡馆主在两天时间内,和贵阳馆主的第三次牵手。“引进富有贵州地域特质的茶,是即心阁茶书院未来的发展之路。”王馆主说,共同的契合点促进了这次牵手。

    同样在孔学堂,来自花溪的苗家姑娘刘天香,这位曾出访过德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为外国民众表演过苗家茶艺的她,将花溪久安千年古茶的茶艺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不断报以掌声。

   “茶馆庙会,展示着我省多彩的茶艺文化,也是茶馆发展的未来方向。”王怡灵说,清明小长假的每天下午,众多茶馆的茶女们,拿出各家绝活,向来宾们一一展示,三千年的彝族乌撒烤茶、仡佬族的油茶、屯堡的驿茶、布依族的娘娘茶、花溪苗家久安千年古茶等茶艺,让大家犹如逛了一回贵州民族茶艺博物馆。

   “茶馆要担当起更多的责任。”馆主丁超英呼吁,作为茶人,要肩负起传播黔茶文化的使命,背负黔茶出山的重任,拉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引导更多的人参与茶饮,茶馆事业才会兴旺。

    下篇 茶馆、茶文化的平民情结

    消失的贵阳老茶馆,久远的记忆

    市民乐麟是一位50后男士,他说,大概上世纪60年代小十字三板桥附近的一家小茶馆让他印象颇深。那时经常经过,40多个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摆放着简单的木桌子、竹椅,里面热气腾腾,高朋满座,喝着茶、聊着天,还有唱曲、说书的,热闹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60后市民王瑜,她记忆中的贵阳老茶馆是黔灵山公园湖边的茶楼。以前逛完公园,累啦,和好朋友们坐下来,5元、10元一杯茶,抿一口热茗,看着湖光山色,听听鸟鸣,是一种全身心的放松,那样的时光,伴随岁月,也伴随着记忆。

    王怡灵介绍说,茶馆在我国唐代就是过路客商休息的地方,宋代就成了娱乐的地方,明、清茶馆最繁荣,建国后没那么兴盛了,上世纪90年代后渐渐复苏,现代茶馆与历史、传统一脉相承,但经营方式和内容上都有变化,贵阳茶馆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和全国同步的。

    据史料记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老贵阳茶馆,多是为一般人在劳动之余作为休息、聚会的地方,分散于各条街,所以一到晚上,生意特别兴旺。

    30年代中华南路有一家“会仙茶楼”。桌凳用刷子刷洗得干干净净,茶客则多是小老板、小职员、小市民。

    40年代末期,在中山东路一家欧化布置的“音乐茶厅”,音乐以西洋乐曲为主,颇得青年男女喜爱。

    茶馆,要有平民的文化情结

    贵州省茶科所副所长、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道芳,已经从事茶叶科研、茶文化研究超过30年,他特别推崇成都茶馆的“平民”文化。他说,贵阳曾经辉煌的那些茶馆之所以让人记忆深刻,就是因为那些茶馆的特色化,平民化。现在在成都大街小巷,依然遍布着几千个茶馆,10元、15元、20元一杯茶,让生活慢下来,把茶喝到极致,在一茶一饮里品出了人生滋味,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茶馆作为茶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同样源远流长。

    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那是那时社会的缩影。郑道芳说,人们现在到茶楼喝茶,不再因为口渴,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同样反映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茶馆里,品一口飘过历史的一缕茶香,修心养性,符合中国儒家文化思想。

    他说,茶馆作为茶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其立足点和吸引人的是其文化底蕴和内涵,茶馆的功能,不能一味追求其多功能性,还是本色一些的好。生活本已忙碌,人心本已浮躁,进茶馆就是在那一片“净土”里,寻找“静”、“闲”、“雅”。

   “同时,现今许多茶馆有点‘阳春白雪’,高端上档次,拒绝了‘下里巴人’,也失去了茶馆的文化精髓。”郑老师认为,让百姓喝得起的茶楼,才是有文化的好茶楼。

    他最后建议,贵阳应该发展符合各种消费层次的茶楼,培养人们“每天一杯茶”的好习惯,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只有爱茶的人群扩大,茶馆才会兴旺,茶馆文化源远流长,贵州的茶产业,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相关阅读

    链接一: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着力打造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到2015年,建成中国高品质绿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基地,成为在规模、品质和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产业强省。

    链接二:2014年2月11日,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召开,研究编制了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有关事宜。

    会议指出,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无污染的茶叶产区,发展茶产业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贵州已成为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为进一步提高贵州茶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很有必要制定提升计划,凝聚共识、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推动贵州茶产业做大做强。

    会议强调,要把握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推手的原则,突出抓好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精深加工等环节的工作。要用三年左右时间,重点培育“一绿一红”两个全国知名品牌,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成长。要稳定茶叶种植面积,通过品牌打造、渠道拓展和精深加工,稳步提高茶产业产值和增加值。要大力引进茶产业发达省市的茶企、茶商到我省开展茶叶营销、加工和种植,加快专业人才特别是营销人才的培养、引进。要引导和鼓励本地茶叶销售商、茶馆、茶楼积极推介贵州茶叶,推进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