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佛茶文化—心灵茶禅道(2)

发布时间:2011-05-09 11:17:25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二、「农禅法门」与茶的渊源
  在这个繁忙的工商业社会,举目所见尽是自动机械、加工产品、钢筋水泥、电子产品、计算机等非天然的景观。这些新世纪产物虽然带给人们许多便利,但却少了几许自然的气息,令现代人的心灵充满焦虑、烦躁和不安,而陷入一种缺乏灵性的物化世界。繁华的科技风采,却慰藉不了人们脆弱、空虚、无助及不安的心灵,于是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解决之道,最后他们得到了共同的答案_人来自于大自然,仍要回归于大自然。
  多年来,我致力于净化世人心灵及改善社会风气的工作,发现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大自然的慰藉;大自然彷佛是我们的母亲,只要投入她的怀抱,无须太多言语,就可以让人感到安详、自在与满足。因此,我在山林田野间开辟了有机农场,以农场作为大道场,接引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故乡,历程虽艰辛却获得甚多的回响,如今每到假日就有好多人来农场舒放身心,找回失落已久的天真、纯净、自在与快乐。
  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在现代工商业发达的社会中,许多人的生活步调都跟着紧张忙碌起来,但是过度紧张繁忙的生活,让人们身心得不到喘息和休养,于是现代文明病、精神疾病、躁郁症及癌症等疾病也就会层出不穷。身为弘法慈善工作者对于众生疾苦当然是忧心忡忡,于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加上个人数十年的体验,积极推广「有机农禅法门」作为拯救现代人身心灵健康的法药,并在佛法山各道场积极推广实践,发挥了极大的功效,可谓风行草偃,蔚为一股风潮,并获得社会大众普遍的支持与回响。
  早期佛教,例如佛陀的时代,出家人是不能耕种的,就像现在的南传佛教,每天外出沿门托钵。到了唐朝,百丈禅师发现靠托钵不是办法,而且中国地大物博,出家人可以种菜、种茶,所以带领徒众从事农耕生产的方式,他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此以后,农禅宗风传为美谈,丛林制度逐渐成型。时至今日,回想百丈禅师提倡农禅,实有先见之明,现今有的佛寺住众多,为了日常三餐所需,若每天都出门去托钵,一下山几千人托钵,我看过不了几年,佛寺附近的住家都搬光了。
  我也效法唐朝百丈禅师的精神,推广「农禅并重」的修行方式,二十几年前,带领弟子从事农耕,「以农悟禅,以禅修道」。这几年来很多人对我们的评语还不错,我觉得蛮安慰。当然也有少数人有不同看法,我想,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特色。我出身在台湾花东,从小跟着父亲下田,虽长大到都市工作,出家后却觉得「农禅宗风」_大自然的佛法,更符合佛陀的本怀,因佛陀生于无忧树下,在菩提树下悟道,涅盘于双林树下,正启示我们在大自然农禅里面,可以追寻到人生的真谛及佛陀的轨迹。
  百丈禅师除了种植一般所需蔬果,也将「茶」融入农禅生活,并把喝茶运用到参禅中。在「百丈清规」中就有许多关于饮茶的规矩,对后来中国「茶礼」的发展,有深厚的帮助。如在《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三》中,便规定新任住持需向寺里清众上堂普请茶汤,致谢两序勤旧大众,而当寺库司比也需为新任住持及大众奉茶等仪轨。可见茗茶对禅林来说,已是一种表达道情、追思礼敬所需,而禅林中「对上以敬,对下以诚」之伦序文化,也都在这「茶礼」中表露无遗。
  在寺院里面,不只是方丈和尚要藉由普请清众饮茶来小参佛法,若是有香客来到佛寺礼佛,知客师亦须「奉茶」,当重要贵宾莅临佛寺时,还必须迎请至「茶堂」,由住持陪同饮茶,因此「修行饮茶、迎宾奉茶、供佛敬茶」,便成了佛寺特有的茶禅文化。
  由于《百丈清规》中所制定的禅宗「茶礼」,不仅在寺院中将「茶禅」融入日常修行,也对升斗小民起了很大影响。一般善信到佛寺中,受到「奉茶、饮茶」的气氛熏陶,感受到「施茶予人」也是一件广结善缘的义举,使得民间各处也都可见芸芸善信集资兴建的「茶亭」,不但让人遮风避雨,又提供免费茶水让人消暑解渴,这种「自利利人」的善行风气,实来自于禅林佛寺「奉茶」之启发。
  佛教禅宗以「饮茶」将心灵升华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美丽新世界,无异是为中国「茶文化」注入一股充满生命力的活泉。若以「神农尝百草」之功来尊称神农氏为「中国医学之始祖」,那么弘扬「农禅法门」,提倡佛门种茶为先驱的百丈禅师,将之尊称为佛教「茶禅始祖」,应是实至名归。
  今日我也自勉克绍箕裘,在现代社会中提倡农禅法门,出坡苦行,日以继夜,为维护众生身心灵清净健康,推广纯净无毒的有机农作,并在台北坪林「山外山有机生态农场」等地种植有机茶。因此,农禅法门与茶的关系仍延续至今,农禅法门里实在少不了种茶。
  从唐朝百丈禅师开创「农禅并重」的修行宗风后,中唐以后许多寺院便出现了「种茶禅耕」的风尚,因禅寺多半在宁静优雅的深山中,适合茶叶生长。而僧人除了藉由出坡锻炼心性之外,还要将环境与时间投入在茶的种植与文化提升的研究上,不但将茶与禅结合,还带动茶叶生产的欣欣向荣,故自古我国便有「名寺出名茶」之说。
唐朝吕岩在《大云寺茶诗》写到:
  玉蕊一鎗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诗中清楚指出寺庙所种植的茶,不但堪称上等绝品,对制茶的功夫也极为考究,还不惜「断送睡魔离几席」,牺牲睡眠来制作茶叶。
  再者,「农禅法门」是有很深远的涵意的,所谓「农」就是精进苦行、吃苦耐劳、俭朴惜福的精神,「禅」就是朴实简单、消除烦恼、安定心灵的生活体验。「农禅」的生活就是以心来契入大自然的思考、饮食、耕作之生活模式,它是一种纯朴自然,也是自然中的高贵。所以有机农禅法门就是藉由有机农禅,让大众养成勤劳奉献精神,并致力于美化维护大自然生态环境,引导世人共同缔造一个庄严、纯善、祥和的人间净土世界,所以这个法门是相当殊胜的实修应机法门。
  佛陀也曾自喻为「农夫」,他说「众生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种子,我的弘法在众生心地撒下了八正道的种子。我勤毅的耕耘,使他们拔除烦恼得到安乐。」所以农禅法门不只是勤劳作务,他有更深层的内涵在其中。我身为一位出家僧侣之弘法者,坚持着荷担如来家业的精神,所以也传承了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宗风,在全省各地亲自创办有机农场,让僧团藉由农耕作务自食其力,更可将有机蔬菜与大众结缘,另一方面也抛砖引玉,带动社会大众来护持响应有机农耕,还给地球一片清净无污染的大地。
  因此,真正有心参究佛法的人,应该回到大自然,藉由「农禅法门」去体会大自然不可思议的佛法。当你在农禅作务时,可以学习祖师大德来参证佛法,譬如:拔草时观想拔除业障无明草,浇水时观想诸佛菩萨为你灌顶,施肥时观想获得无上福慧资粮,采果时观想道果丰硕……..,每个动作都有佛法,每个当下也是悟道的契机,你当下踩在净土的土地上,而即身入于净土,这也是无上的「净土法门」啊!
  「禅」是悟道的行为,并不一定要藉由打坐等形式来达成。所以「农」中有「禅」、「农」「禅」并重,只要你能够在农耕中体悟到佛法真谛,你便得到了农禅的心法。农禅的生活就是以心来契入自然的思考、饮食、耕作之生活模式,我们可以尽情去享用大自然中的草香、菜香、原野芬芳,在充满蔬果、野菜、草根、泉水、山风、云雾的大自然道场中,去体会神仙般的生活,农禅法门本身是很高深的,大自然是我们灵性的故乡,农禅是合乎大自然的修行方式,愿有缘人一起来共参,共创清净、祥和、朴实的有机农禅净土世界。(待续)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