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者”活动之讲茶会06--苏炳溪、陈孝文:武夷岩茶的传承一定是百年大计

发布时间:2018-08-29 19:45:09 来源:武夷山茶产业 编辑:官官 福建茶叶网 

2018年,中国,福建,武夷山。

一场名为“传承者”的活动正在朝前推进着,这也许是迄今为止,武夷岩茶技艺传承史中最为考究的活动。

师父,弟子,技艺,传承,这是这个活动中最为核心的四个关键词。


22f70d61ae7b140cd61b74f3b928b8c5.jpg

在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中,苏炳溪是年龄最长的一位,今年已94岁的高龄,陈孝文则是最年轻的一位,被评为传承人那年只有24岁。

虽然年龄相差悬殊,但是在各自的家族里,都是灵魂式的人物。对于武夷岩茶的传承,天心村的这两位结合自身和家族,有着切身的体会。

他们认为,武夷岩茶的传承,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一个家族所能为之,是整个行业的百年大计。


1苏炳溪+苏清安:

武夷岩茶传统制茶手艺是苏家传家的根



苏炳溪:94岁,从事武夷岩茶制作73年,年龄最长的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

苏清安:苏德发的儿子,苏炳溪的孙子,本次传承者制茶大会苏炳溪推荐的当家徒弟。


98ddc2147fe837dbc77de09ed3158d5c.jpg

对于天心村苏家来说,苏炳溪和儿子苏德发分别为首批和第二批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一门有两位传承人,在整个武夷山仅此一家。对于94岁高龄的苏炳溪来说,如今苏氏一门的兴旺,是他当年为逃难来到武夷山时做梦都不敢想的。

75年前,失去父母的苏炳溪和他的两位兄长以及数名同乡,为逃避战乱从江西上饶老家一路逃难而来。逃难中,又遭遇军队抓壮丁,两位兄长被抓去打仗,自此再无音讯。最终,逃到武夷山的只有苏炳溪一个人。


914a9af21c4996328f0b2b50a5977c25.jpg

当时做茶,只是为了活下去。最初苏炳溪给武夷山当地的包头做工,什么事都要做,不做就打,吃尽苦头。再后来,到了马头茶厂,慢慢地学着做点茶,临解放前夕,靠着几年下来累积的技术经验,他当上了“带山”。

到了解放初,马头与磊石、品石等5家茶厂合并为一个“初级社”,苏炳溪以“组长”的身份主抓五个厂的岩茶生产。自此,因为制茶苏炳溪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苏炳溪老人的这些往事,是三年之前采访他和儿子苏德发时了解到的。三年前的苏炳溪除了有点耳背,和我们讲起当年的事思路清晰,身体也还很硬朗,一个人走楼梯上下楼都不是问题。记得当苏炳溪回忆起当年刚到武夷山的那段往事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d6c84390c421e0215c386a6dd00be396.jpg

两年过去了,苏炳溪的身体相比之前差了一些,但精神头儿还很好。

“前几年做茶时,老爷子还爱到处走走看看,连焙房那么热的地方他都去。他做一辈子茶,心里念着的就是这些。这两年,我们管着他点了,他想看茶就陪着看看,平时他自己还弄了个小菜园。老人家,忙活了一辈子闲不下来。”苏炳溪的孙子苏清安给我们讲。

苏清安,苏德发的儿子,苏炳溪的孙子,本次传承者制茶大会苏炳溪推荐的传承者。

“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爷爷讲起他刚来武夷山时候的事。爷爷从小就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我们能有这个家,能有现在的样子,全靠这一杯武夷岩茶。所以,武夷岩茶传统制茶技艺,对别人也许更多的是门精湛的手艺,但对我家来说则是家族延续的根。”未到而立之年的苏清安,说到这些,脸上有着超出年龄的郑重。

苏家到苏清安这一辈,制茶这门技艺传了三代。三代人,见证了武夷岩茶从解放前到现在80多年的历史。


“爷爷21岁回过一次老家,那时候老家就已经物是人非了。我们家到我这一代,算是武夷山人了。爷爷苦了半辈子,我是赶上了好时候,整个武夷岩茶行业的发展欣欣向荣。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我没有任何理由不把传统制茶这门手艺好好地传承下去。”苏清安说,“当然,新时代环境下,除了要遵循传统,也需要更多地和时代互动。我乐于和五湖四海的朋友交流,有机会都会尽可能地走出去多看多学习。这些以前没有的好条件,我们赶上了,就应该将它发挥出来。”


2陈孝文+陈孝民:

茶在山上,做茶的技艺就在手上



陈孝文:36岁,从事武夷岩茶制作19年,年龄最小的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

987e0dec7ab21aedc24a2a7348e00546.jpg

陈孝民:27岁,从事武夷岩茶制作12年。


24岁那一年,陈孝文被评为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在首批的十二位传承人里,他年纪最小,另外十一位都是他父亲和叔伯辈的年纪。

一时间,媒体和舆论对这位小伙子萌生了巨大的好奇。是什么样的家世背景可以承托起如此的一位“新人”?

陈氏家族的近三百年的制茶史上,陈孝文并不是第一位“名人”。如果说陈孝文的名气更多是得益于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那陈孝文的太公陈书省则是实战出的声望。


38c28a6dfb1decc5c418110c939695c8.jpg

陈书省,是晚清之辈,十五六岁就入茶行当学徒,后因悟性好,师傅便培养“拿杯”(当地审评茶叶的俗称)。

“凡是武夷山的做茶人,如果不知道陈书省者,则会被人笑话。“这是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先生生前的一句话。姚月明先生初到武夷山时,为了向陈书省学审评岩茶,还心甘情愿地拜于陈老的门下挑水、洗杯。

“‘仕农工商’,我当时要是专心去读书,肯定不做茶,所以我是农民。”陈孝文泡一杯茶,看似漫不经意地说着,“茶行情好,我们要做,不好也要做。自己家山上的东西。”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一贯的态度,从不为外界的名声所累。事实上,陈孝文不仅把从父亲手中接过的“慧苑茶科所”打理得很好,自己一手创办的“孝文家茶”品牌,对武夷岩茶的品牌化推广和传承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75a6bb07ae25c3e6e1df2fc13d171789.jpg

“我爷爷到我这一辈,就两个孙子,我和孝民。”说这句话的时候,陈孝文的语气缓而重,听得出语气里有很多的感情和许多言犹未尽的事。“我叔叔去世早,如果还在,那我家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陈孝民,这次制茶大会陈孝文推荐的徒弟,陈孝文叔叔的儿子,按辈分是他的堂弟。

1f07e3d545544ae8208d02ab85ea61c9.jpg


在采访中,陈孝民并不介意提及父亲早逝的事情。“没关系的,很多年了。”他话说得轻松,但轻松背后是这么多年失去父亲这个家庭顶梁柱的许多无助。“这些年,一直都跟着我伯伯和我哥在学做茶。这几年,伯伯年纪大了,很多都是跟着我哥学的。”

陈孝民口中的伯伯是陈孝文的父亲陈墩水,陈氏家族对于武夷岩茶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他是重要的掌舵者。在陈孝民父亲去世后,陈墩水一手担起这个家族制茶传承的重担,一路带起陈孝文,带着陈孝民。

讲起武夷岩茶的传承,腼腆的陈孝民给出了和陈孝文几乎一样的回答,“山是自己的,茶不做谁做?”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拥有武夷山最优质山场的他们,的确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

64f86dc08317f3ccc949377a3d3f2293.jpg


无论是陈孝文还是陈孝民,在他们的思维里,似乎从来不用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做茶。在他们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农民种田,工人做工,商人做买卖,再正常不过的事。

讲到传承,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陈孝文说:“将来他俩都要会做茶,读书好了,可以自己指导别人做,读书不好,那就只能自己做,让别人来指导做。请人做也不能你自己不懂啊。新一代的技术和文化水平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儿子孙子,也都必须这样。”


而陈孝民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深造上,“我现在又去读书,因为发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都太欠缺,要补起来的东西很多。这些都是未来传承的基础。”


传承,在这对堂兄弟看来,就是最司空见惯的日常,茶在山上,技艺就在手上。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