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清茶调阴阳
不同时令采的茶有不同的偏性。对人的身心状态,时令茗茶或补,或泻,或升,或降,以茶之偏性纠人身心之偏,以求阴阳平衡。
-
安徽省食药监局抽检发现4批次茶叶制品不合格
安徽省食药监局日前发布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抽检的142批次样品中,4批次不合格,全部为茶叶及其制品。食药监部门已责令生产经营企业将问题产品下架、召回。
-
浙江东阳:春茶价格和去年持平 茶叶消费中档年轻化
这几天,随着春茶的全面上市,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翠茗茶、英台仙毫等上虞本地名茶已局部大量上市。李一飞表示,今年的一部分茶叶受春寒影响导致冻坏,但基本上不影响整个茶叶销售,目前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如翠茗茶的价格为400元/斤左右,英台仙毫为900元/斤左右。清明后,价格还会有所变化,但整体性价比将会更高。
-
清明:寒食青团明前茶
今年,传统的节日美食突然大热。元宵节时,那些老字号门前排长队买汤圆。离清明还有十来天时,各家青团老店门前顾客也排起长队,据说还引来了黄牛。传统回归是好事,但仅仅是吃喝回归而不是从观念与常识上回归,恐怕只能看到更多的排长队和更多的抢购风。
-
乌龙茶工艺史考证
本文论述了半发酵乌龙茶的历史源流和工艺特点,认为明末清初的武夷岩茶已经创造发明了“做青”工艺,是乌龙茶的始祖;“工夫”和“小种”等历来就是武夷岩茶固有品名;而全发酵红茶工艺是由武夷岩茶演变而来,其形成时期约在五口通商前后。
-
一盏工夫茶,几世有心人
祁门红茶从创制至今已140余年。这140多年的历史过往,充满了传奇、颠覆与回归的记忆。而在这时光长流中,祁门红茶的复兴之路、祁红技艺的传承之路,也是走得水往山复,一言难表。
-
《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宋金卷》出版
3月25日,为纪念著名茶诗专家、杭州余杭茶人钱时霖(1934-2013)逝世三周年,他与姚国坤、高菊儿合编的《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历代茶诗集成·宋金卷》(上、中、下三册),经过3年多编校,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
福建新坦洋集团: 科技创新 引领多元化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新坦洋工夫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茶叶施行智能灌溉,实行茶园随时随地可控灌溉,茶叶实施二维码可追溯系统控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等多个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签订数十个科技项目,全力打造科技创新茶园。
-
从开茶节看福鼎市如何做大白茶产业
又是一年3月时,福建省福鼎市街头已是茶香飘荡、彩旗飘扬。从5年前开始,每年3月的开茶节是福鼎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为告知天下、祈福收成,福鼎市政府都要举行隆重的开茶节,四面八方的宾客欢聚于此,共品新年里的第一杯春茶。
-
北川手工茶漂洋过海销美国 手工茶师傅却越来越少
“这批明前茶炒出来,我们就要发往美国,一共50公斤,每公斤价格500多美元。”3月31日,在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山脚下的一座小院里,吴红正忙着手工茶的生产和包装。吴红是北川手工茶制作市级非遗传承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她带头成立了振兴茶叶种植专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