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骨花香 乐在其中
发布时间:2011-06-04 11:19:59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林少明与岩茶结下不解之缘
品岩茶,就要品其“岩骨花香”之韵,感受其独到内涵。古筝上飘出悠扬潮曲,古色古香的源茗祥茶苑弥漫着袅袅茶香,与林少明一起品尝工夫茶,听其谈茶论道。那才叫惬意,才有一番情趣。
故事就从一杯岩茶开始
林少明的故事就从一杯岩茶开始。当他揭开壶盘时,已满室盈香。茶水明亮橙红,就如有了年份的轩尼诗。一杯入口,爽滑有力,香气馥郁直逼喉腔,回甘悠长。
林少明说,这一泡茶是武夷岩茶中的珍品——大红袍,岩韵突出,底蕴深厚,冲泡十来遍,依然茶水色泽不变,香气如初。
武夷岩茶就有岩茶的内涵,既不同于单枞的咄咄逼人,也异于铁观音清新纯真,它悠长久远,突出岩韵。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宋朝,范文正《斗茶歌》中就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的说法。岩茶品种繁多,各其特色,比较常见有奇种、肉桂、水仙、乌龙、佛手、黄旦等近百个品种,而大名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并称武夷四大名枞。因大红袍名字响亮,很多人便将产地与焙制方法接近的武夷岩茶笼统称之为大红袍。
茶上者生长于烂石中
据介绍,武夷岩茶以其特有的“岩骨花香”著称于世,品饮岩茶主要就是品其“岩骨花香”之韵。明张源《茶录》载:“香有真香,有兰香,有清香,有纯香,表里如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均停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问香,此皆不正之气。”
由于武夷岩茶多生长在幽谷、深坑、山坡等复杂地形,日夜温差大,土壤有机成分含量高。生长环境不俗,自然造就了岩茶的优良品质。茶圣陆羽也称“茶上者生长于烂石中”。这一泡茶有点来头
林少明说,武夷岩茶的品饮相当高雅,内涵也很丰富,不仅讲究茶、水、沏,也讲究器具的优雅、古朴。工夫茶讲究的“工夫”是“茶为君,水为臣,火为帅。”谈起茶道来,他真是一套又一套,令人大增见识。
又新沏了一泡茶。他说,这一泡茶是来头不小,叫“银奖大红袍”。去年,第二届中华名茶评选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源茗祥茶业选送的“大红袍”荣获银奖,为汕头茶业争了光。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茶叶“茶香浓馨醇厚,茶水润滑细锦,岩韵十足,极具岩骨茶香之韵,饮后口颊生津,把武夷岩茶香、清、甘、滑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笔者虽是茶客,“茶龄”不小,但尙未入道。不过仔细品味,还是悟出一点感觉来。
林少明说,品赏岩茶时不可一口吞下,要“咀英啜华”,先闻其香,再观其色,后试其味。饮时杯缘接唇,杯面近鼻,香味齐到,数啜而尽,三嗅杯底,此时“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肠。”境界之妙,不可言宣。
爱上岩茶是缘分
谈起如何爱上岩茶,林少明说,这是缘分。他秉承潮汕人习惯,自小爱茶,早年在广州经商,茶瘾尤甚,但饮茶类种很杂,直至几年前的一次武夷山之行,他才改变饮茶的习惯,专饮专攻武夷岩茶。
那次他的几名好友是武夷山人,又是爱茶懂茶的人,便相约一道到武夷山。那次,他们除观光外,还特地到茶山看看,并了解茶叶的焙制流程。钟灵毓秀的山水与独具岩韵的岩茶,深深撞击了林少明的心灵。从此,他就与武夷岩茶结下不解之缘。
他查阅了大量岩茶的历史资料和常识,踏遍了武夷的名山茶岭,深入茶农草舍。不多久,他不但成了岩茶迷,而且成了岩茶通。现在,一杯入口,他就能分辨出是那座茶山出产的岩茶,茶种叫什么名字?为了保持味觉、口感不受影响,原来喝酒的林少明还忍痛戒酒,从此滴酒不沾。他的中级评茶师职称大概就是这样得来的。 此后,他在生意之外又搞起副业——经营茶业。去年,还与朋友合作,在武夷山风景区包下一千多茶林,保证茶源和茶叶质量。同时,又取得武夷山市茶业局授权,让源茗祥成为汕头唯一的大红袍直销处。
林少明饮茶、爱茶,还种茶、制茶、研究茶。他总是力求实出岩韵,彰显各个茶种个性。比如,要烘焙多长时间、多少次,用高火还是低火,茶叶焙制完毕,要存放多长时间,这些都大有讲究,要因茶因季节因气候而变化。
对一些比较名贵的茶叶,他还要送往茶叶检测中心检测。尽管每次要付出不菲的检测费,但林少明总是乐此不疲。他认为,这笔费用还是花得值,每个品种每批茶叶总有区别,但区别在那里?茶多酚,茶多糖,乃至残留农药会不会超标,只有看检测结果才知道。这对他的焙制、调配有着直接指导意义。
以茶会友其乐无穷
林少明从普通到爱茶|、痴茶,从早到晚都座离不开茶,只要有时间坐下来,就是品茶,研究茶,一般一天要喝上十来泡。他还收藏茶叶,遇上好茶、珍贵的茶,总是想方设法将其收藏。近几年来,他收藏的名贵岩茶已达20多种,很多在市场上是难觅其踪。一般情况下,是很少拿出来,因为许多人会饮茶,但不一定懂得品评。他解释说,这不是吝啬,如果品尝不到位,是一种浪费。
但只要遇上内行人,他就一定拿出来共同品尝研究,享受茶乐。与人同乐,其乐无穷。谈起近年的最大收获,林少明认为不是在茶艺的长进,而是以茶会友,结识了不少茶道知音。酒逢知已千杯少,茶得知音添精神。
年初,台湾茶学会会长圣轮法师闻名前来与林少明一道切切磋茶艺。3个小时,海峡两岸两位茶道知音共泡了8泡茶。至第三泡时,圣轮法师就忍不住,连声赞叹:好茶,好茶。并提笔题词:“千奇百味众口赞美,一滴甘露,在源茗祥铺里中尝,实在难忘”。
随着林少明和他的源茗祥知名度的提高,慕名前来交流茶艺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还不乏重量级人物。“茶学界泰斗”张天福来了,香港资深茶人陈国义还专程带领香港沓茶师生团到源茗祥与林少明切磋茶艺。
林少明颇有感触地说,现在,才深切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