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街道借力大运推动城区发展

发布时间:2011-07-28 12:57:39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龙岗街道,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一定是在龙岗区的中央位置。位于龙岗中心城区的这个街道有其区位优势,鹤湖新居、龙园等人文资源优势,老街片区商业气息浓厚等商业业态优势和宝龙工业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龙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直在思考,适逢特区一体化、迎办大运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历史机遇,经过科学决策,精心谋划,龙岗街道提出了全力打造“四大产业片区”的战略布局――即以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经济转型示范片区、文化旅游产业片区、现代商贸物流片区和生态休闲片区。

从地域的分布上,这四个片区又恰好从东到西依次排开。按照这一布局,龙岗街道将形成经济活力倍增、环境宜商宜居、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独具魅力的街区,这四大片区,将在龙岗的中心城区托起新的中央活力区。

宝龙工业区为核心众星捧月

经济转型示范片区――

宝龙工业区为核心众星捧月

宝龙工业区位于龙岗街道的东端,规划面积近32平方公里,目前已经有意法半导体、五洲龙汽车、华强三洋等48家高新科技企业进驻,员工3万多人,总产值达200亿元。是龙岗街道辖区内的一颗产业巨星。

背靠大树好乘凉,虽然这颗巨星不归属街道管理,但它的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却是街道受益所在。龙岗街道的思路是,以宝龙工业区为核心,众星捧月,加大对宝龙工业区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优化园区内外生产、生活配套环境,打造深圳的“苏州工业园”,开拓出龙岗特质的经济转型示范片区。

在龙岗街道,记者已经发现了依托宝龙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

2006年,在街道的引导支持下,南约股份合作公司与龙岗区科技局、深圳市华商道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借助毗邻宝龙工业区的地利,打造了华丰(留学生产业园)。此举不但解决了南约近10万平方米厂房的空置难题,还引进了21家高科技企业,吸引投资3.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年产值数亿元。

中央活力区,产业高端化是一个重要标志。龙岗是深圳的后发展地区,龙岗街道同样存在大量的处于低端的社区经济,如何解题,该街道把依托地理优势,充分发挥好宝龙工业区和大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引导社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和配套性产业作为创新模式。在具体操作中,重点加大对旧工业区的升级改造力度,强力推进南约和同乐社区两个“工改工”项目,实现社区转型发展和为宝龙工业区提供配套服务互惠双赢的目标。同时,稳步推动低端企业退出,积极引进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项目。推进同乐宝龙片区生活配套项目、南约汉田商业街项目、南联第三工业区改造项目等10个重点社区转型项目,实现社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文化旅游产业片区――

“三点两线”撬动品牌升级

鹤湖新居、龙园等是龙岗街道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但面对优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并没有止步,而是再作思考又谋变局,以“三点两线”文化产业带的品牌包装,让这些固有的优势资源实现再次升级。而从整个街道的战略布局上,“三点两线”文化产业带又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片区的支撑。而打造中央活力区,浓浓的人文魅力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三点两线”撬动着龙岗街道三个递进层面的升级。

“三点两线”,是指龙园、鹤湖新居、东方国际茶都和龙河路、龙园路,这是龙岗街道最具文化魅力的区域,龙园、东方国际茶都是文博会的老牌分会场。围绕“三点两线”文化产业带作文章,归根结底还要回到为人民服务的基点上来。以文化聚人气,以人气聚产业,以产业带环境,最终实现品牌的夯实。龙岗街道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晰。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经过多年的打造,“三点两线”已经日瑧成熟。作为中国茶叶重要集散地之一的东方国际茶都,除了茶业贸易越来越旺外,今年还新增加了一个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茶文化体验馆,各历史时期风格茶馆真实模拟区,茶、茶相关产品售卖区,品茶区,培训教室等,整个体验馆以清新、唯美的空间语言,述说了中国茶文化。人们来这里不仅可以休憩品茶,还可以选购当地茶叶和土特产品,亲身体验茶艺、制茶及茶具制作。重要的节庆还有茶艺表演队伍,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游客带来茶的视觉享受。产业、文化、旅游得到了高度的一体化。

在文化旅游产业片区,龙岗街道还在积极申办新的文博会分会场,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实施市容环境提升改造工程,优化周边环境,引进社会资本,积极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不断完善场馆内部文化提升功能,深入挖掘和丰富客家文化、茶文化、奇石文化和龙文化内涵。

龙岗街道正在强力推进客家风情一条街、龙园路文化精品一条街、龙河路酒吧风情街等文化旅游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打造龙岗特色文化旅游新品牌。

现代商贸物流片区——

专业市场的航空母舰

在百度上输入“龙岗”、“专业市场”,你会找到一个网站——中国龙岗专业市场网。以一个街道之力来办起这样一个网站,在全国也是非常少见的。这里有两个基本要素——龙岗街道辖区内有丰富的专业市场资源,龙岗街道的领导班子有创新发展的劲头。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记者对龙岗街道的专业市场进行采访后发现,原来这里已经成了搭载众多专业市场的航空母舰。

龙岗街道现有小商品、皮革、农贸、电子、建材、茶叶、五金、家装、文化、奇石等15个专业市场,总投资11.6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58.16万平方米,经营户4680余家,从业人员2.5万人,目前初具规模,凸显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这15个专业市场2010年年交易额近150亿元,这些专业市场的建成,汇聚了龙岗的人流、物流,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是龙岗街道打造商贸物流中心的新亮点。

以集银皮革市场为例,它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皮革产品集散中心,原材料经营户达530家,既保障了龙岗皮革、鞋业、玩具、家具等行业的原材料需求,并吸引了各地很多厂家前来采购、投资、经营,极大地促进龙岗皮革制鞋业的发展。现皮革制鞋企业发展到200多家,家具企业200多家,企业从原料供应到产品生产、销售、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产业链锁环。同时,由于专业市场规模大、辐射广,相应地带动了运输、包装、信息、商旅、餐饮业的繁荣和发展。据了解,集银皮革广场的每天车流量2000辆次,龙岗百富城每天车流量逾1000辆次,巨大的物流必将带来巨大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毫无疑问,这对龙岗商贸、旅游与饮食业等都有一定的拉动作用。据业内人士测算,专业市场每实现1亿元的成交量,就可带动运输、加工、包装等相关产业实现0.6亿元的产值。按照龙岗街道专业市场2010年的成交额120亿元估算,相当于带动相关产业72亿元产值。

街道的经济指标也在映证着这一点:1至5月,街道加工贸易实际出口总值累计5.65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5%。

龙岗街道还有一个商贸资源——龙岗老街。正处于地铁三号线和深惠路边,经过环境整治,街道整洁,外墙都以中式风格来装饰,按照龙岗街道的思路,就是要把这里打造成龙岗的“东门步行街”。

通过综合整治和环境提升,有序引导五金、建材等低端商贸业搬迁,进入专业市场集中经营,整合商业资源,科学引导规划,促进15个专业市场做强做大,重点发展大型购物、休闲娱乐业、现代服务业,加快沃尔玛、万佳、家乐福等零售连锁企业进驻,形成现代化商贸服务片区。龙岗街道的现代商贸物流片区前景触手可及。

如果俯瞰龙岗街道,会发现在宝龙与深惠路中间,有一条绿带——八仙岭和正中高尔夫球场,这里是龙岗街道的花园绿肺。而一个具有强劲发展活力的区域,一定会有一个为其储备后劲的生态区域。

那么,龙岗街道是如何经营这片花园绿肺的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街道将以加快建设八仙岭公园,打造生态休闲片区。按照开发和保护并举的思路,重点加快推进八仙岭公园建设,加大对物种的培养和保护力度,满足辖区群众的休闲娱乐需求。进一步完善正中高尔夫球场及周边的休闲功能,不断丰富景区的休闲、生态文化内涵。通过对两个景区周边道路和景观的美化、绿化,形成连片的生态休闲娱乐片区,与周边商贸服务业联动发展,为周边工业区、商业区及群众提供生活配套服务。

中央活力区的花园绿肺

生态休闲片区——

中央活力区的花园绿肺

推进深惠路沿线市容环境整治

昔日拥堵榕树头,今朝通畅景观道

以前,要是提起从龙岗中心城往榕树头方向去,许多人会皱眉头。那里道路破烂拥堵,车辆排成长龙不说,往往是尘土飞扬。如果你长时间没到龙岗,现在再带你去榕树头,你一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道路变得整洁宽阔,地铁三号线从头上飞越而过,路中间和两边,绿树红花正艳,不经意间,会看到路边的街心公园,再抬头,往日的旧楼全部换了新妆,又建起了很多漂亮的新楼,无论旧新,品味与周围环境都很和谐,完全是一副现代都市的景象。

自迎办大运以来,抓好深惠路龙岗段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是龙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重中之重,针对深惠路景观提升的实际需要,该街道突出市容提升、业态整治和惠民富民“三个结合”,加快推进旧改项目的拆迁、景观整治和业态整治工作,实现了沿线市容的脱胎换骨。

目前,沿线的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方面已全面完工。对户外招牌广告,龙岗街道采取边整治边规范的原则,先后拆除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260余块,发放各类指引资料5000余份,开通绿色通道登记审批广告194宗。同时加大道路沿线旧改项目和历史遗留问题建筑的清拆力度。对70-120米拆迁范围内的41栋建筑,扣除按区建设局要求保留并拟于大运会后再拆的10栋建筑外,余下31栋建筑已全部拆除。

深惠路是大运线,沿线的景观绿化也要有大运标准。在区统一实施道路绿化升级改造的基础上,龙岗街道投入了170万元,通过加种、补种各类特色苗木,对深惠路沿线绿化景观再次进行升级。并且投入900万元,在双龙、南联和龙城广场三个地铁站片区分别建设特色、能吸引公众眼球的街心公园。又对沿线黄土裸露、苗木空缺部位进行了补植补种,面积达9000余平方米。

“我们不但注意‘穿衣戴帽’,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商业业态整治,俗称‘穿裤子’。”该街道负责人介绍,街道班子成员分别牵头,组成多个工作组,在“合理规范、集中经营、专业化发展”的原则下,注重疏导,在对沿线需整治的经营建材、五金等业态进行整治的同时,联系落实了新生五金市场、龙岗社区杨田路五金建材一条街等,为商户提供搬迁场所,引导建材、五金、汽修等低端业态退出深惠路沿线,向专业市场聚集,以全面提升深惠路沿线业态。

“三点两线”的

文化旅游体验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龙岗街道,进入“三点两线”的文化旅游产业带,你就可以轻松体验到以下的游玩之缘。

在龙园,你见到的是石,恍然间,又觉得那何止是石。一方奇石阿波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2011大运会会徽“UU”形象,这雅丹石胆石体胀满劲道,以石之刚与U之柔,突现了“博”的主题,承载了大运的精神与深圳的特质。龙园石之奇,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奇石,在龙园数以千计。

而龙园这奇又岂止在石。这里始建于1992年,是全国第一个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式公园。作为中华龙文化园,龙园酣畅淋漓地展现了龙文化的神圣、神奇、神秘,每一处建筑和雕塑,或气势磅礴,或构想奇异,或匠心独运,传承着数千年龙文化对中国建筑、艺术、宗教、民俗的深远影响。其中,奇石的展馆外形就是一条腾身欲飞的龙。

从神奇走入悠然,可以漫步鹤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馆,鹤湖新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客家方形城堡式围楼之一,是最能体现深圳客家本土特色文化的古建筑群,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漫步鹤湖新居,可以体会客家先民劳动、饮食、婚嫁等诸多生产、生活场景。作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之一,鹤湖新居是始建于乾隆年间,建成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整座建筑由内外两围环套而成,中心为府第式三堂二横。围屋以祠堂为中心,阁、楼、厅、堂、房、井、廊、院、天井、过道等建筑互相关联,隔而不断,守望相应,有“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之称。馆内收藏各类客家家具、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文物400余件,是客家人开发深圳东部地区的历史见证。

好吧,累了是吧,那就到东方国际茶都的茶文化体验馆品一杯香茶,听听茶道,看看茶艺表演,清新的环境中,儒、道、佛三教尽融茶中,浓浓的中国味妙不可言。如果有机会在文博会期间来,还可以一睹茶王大赛,看看温淳的茶叶如何互不相让,学学从条索、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分辩出谁是茶中贵族。

这样的尽兴之旅,要得益于龙岗街道“三点两线”的文化产业战略。近几年以来,龙岗街道贯彻深圳市“文化立市”和龙岗区“文化强区”的战略部署,着眼服务深圳大运会,致力于发展辖区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对龙平路、龙园路,以及龙园、东方国际茶都、客家博物馆等资源的整合和改造,形成“三点两线”的文化产业链,重点打造“三个场地四种文化”(三个场地:龙园、茶都、博物馆,四种文化:龙文化、奇石文化、茶文化、客家文化),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机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的重点产业。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