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柘荣田头洋:“三大平台”激发新农村建设内动力
发布时间:2011-07-27 15:07:03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福建省柘荣县英山乡田头洋村牢牢把握支部在创先争优的核心作用,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有效盘活三农资源,抓住省下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驻村的发展契机,围绕“建班子、选路子、创特色”的思路,精心“搭建三大平台”,以实际行动推进整村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
筑牢一个堡垒,搭建支部建设平台。田头洋村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采取三项举措抓好支部建设,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加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自筹2.5万元对破旧的村部进行重新修缮,并添置了座椅、文件柜、打印机、电脑等办公设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经过整修现如今展现在群众面前的是窗明几净、党旗鲜艳、铭牌锃亮的崭新村部,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二是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建设。拨出专项经费,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党员群众农业科技培训,半年来先后组织党员和种植大户前往闽清、福安、乍洋乡凤里村考察学习金银花、茶叶种植技术,邀请乡农技站农业技术员举办太子参种植等培训2期,培训党员和群众80余人次。三是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经过党员群众民主推荐,支部跟踪考核,乡党委最终把关的程序,筛选出政治素质好,发展经济能力强、示范作用佳,有一定管理水平,热心为群众谋利益的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
选定一个路子,搭建茶药产业平台。充分利用田头洋村海拔高、常年云雾缭绕、山场广阔的优势,立足柘荣县打造海西药城总体思路,该村党支部提出做足“茶药富民”这篇文章。一是实施旧茶园改造提升工程。支部计划在今年11月份前完成旧茶园200亩福鼎大白茶的复壮、改造工程,通过省下派干部的联系,邀请到福建省茶科所的茶叶专家,到村里实地查看茶园,现场指导村民如何改造福鼎大白茶,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截止目前已完成60亩的复垦、改造,有效的提高了茶叶品质及产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大力引种茶药新品种。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该村支部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经济价值高的进茶药新品种,通过与闽清金银花种植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引进闽清“雄峰1号”金银花10余亩作为推广示范,目前长势良好,许多村民表示了下半年的种植意向,要求村支部帮助联系种苗;并与乍洋乡风里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邀请凤里村的茶叶种植大户、土专家定期来村里指导村民种植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等茶叶新品种,通过双方支部的共同努力,已成功引种植金观音50亩,金牡丹2亩。三是建设村集体茶叶加工厂房。今年3月村集体新建茶叶加工厂房190㎡,将其出租给村中能人经营,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带来6000元的租金,将逐步打破村集体长期负债的局面,同时茶叶加工厂的建设,带动了茶叶生产,解决村民卖茶难、茶叶收购价低问题,提升村民茶叶种植积极性。
共享一个网络,搭建开放信息平台。该村2010届驻村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到由省委组织部和省科技厅联合发动的“福建农村科技春光行动”,自主创建了“田头洋村科技文化信息综合服务网”,为村民提供农业科技、农产品流通、政策法规、致富就业、生活科技等各类信息的查询、收集和发布等综合服务,并将其与“农家书屋”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形成集科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文化信息服务站,内有藏书300余册、电脑2台、棋盘等设施,丰富了村民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村中年过花甲的老党员叶龙绸十分感慨道“我这老东西摸了一辈子的锄头,从来没想过还能摸键盘,更没想过还能和大学生村官小周一起上网查看太子参行情……”, 现在村中大部分村民闲暇之余不再“耍钱”,而是纷纷到文化服务站上网、看书学技术,生怕落人之后,极大的改善全村精神面貌。由于该村在推广农村科技信息的特色做法,被省科技厅授予首个“福建省大学生村官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示范点”,并得到省市县相关媒体的报道。
筑牢一个堡垒,搭建支部建设平台。田头洋村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采取三项举措抓好支部建设,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加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自筹2.5万元对破旧的村部进行重新修缮,并添置了座椅、文件柜、打印机、电脑等办公设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经过整修现如今展现在群众面前的是窗明几净、党旗鲜艳、铭牌锃亮的崭新村部,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二是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建设。拨出专项经费,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党员群众农业科技培训,半年来先后组织党员和种植大户前往闽清、福安、乍洋乡凤里村考察学习金银花、茶叶种植技术,邀请乡农技站农业技术员举办太子参种植等培训2期,培训党员和群众80余人次。三是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经过党员群众民主推荐,支部跟踪考核,乡党委最终把关的程序,筛选出政治素质好,发展经济能力强、示范作用佳,有一定管理水平,热心为群众谋利益的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
选定一个路子,搭建茶药产业平台。充分利用田头洋村海拔高、常年云雾缭绕、山场广阔的优势,立足柘荣县打造海西药城总体思路,该村党支部提出做足“茶药富民”这篇文章。一是实施旧茶园改造提升工程。支部计划在今年11月份前完成旧茶园200亩福鼎大白茶的复壮、改造工程,通过省下派干部的联系,邀请到福建省茶科所的茶叶专家,到村里实地查看茶园,现场指导村民如何改造福鼎大白茶,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截止目前已完成60亩的复垦、改造,有效的提高了茶叶品质及产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大力引种茶药新品种。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该村支部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经济价值高的进茶药新品种,通过与闽清金银花种植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引进闽清“雄峰1号”金银花10余亩作为推广示范,目前长势良好,许多村民表示了下半年的种植意向,要求村支部帮助联系种苗;并与乍洋乡风里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邀请凤里村的茶叶种植大户、土专家定期来村里指导村民种植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等茶叶新品种,通过双方支部的共同努力,已成功引种植金观音50亩,金牡丹2亩。三是建设村集体茶叶加工厂房。今年3月村集体新建茶叶加工厂房190㎡,将其出租给村中能人经营,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带来6000元的租金,将逐步打破村集体长期负债的局面,同时茶叶加工厂的建设,带动了茶叶生产,解决村民卖茶难、茶叶收购价低问题,提升村民茶叶种植积极性。
共享一个网络,搭建开放信息平台。该村2010届驻村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到由省委组织部和省科技厅联合发动的“福建农村科技春光行动”,自主创建了“田头洋村科技文化信息综合服务网”,为村民提供农业科技、农产品流通、政策法规、致富就业、生活科技等各类信息的查询、收集和发布等综合服务,并将其与“农家书屋”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形成集科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文化信息服务站,内有藏书300余册、电脑2台、棋盘等设施,丰富了村民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村中年过花甲的老党员叶龙绸十分感慨道“我这老东西摸了一辈子的锄头,从来没想过还能摸键盘,更没想过还能和大学生村官小周一起上网查看太子参行情……”, 现在村中大部分村民闲暇之余不再“耍钱”,而是纷纷到文化服务站上网、看书学技术,生怕落人之后,极大的改善全村精神面貌。由于该村在推广农村科技信息的特色做法,被省科技厅授予首个“福建省大学生村官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示范点”,并得到省市县相关媒体的报道。
我来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