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的党旗下·红歌传唱精气神(三)●“都说我是幸福人”
发布时间:2011-07-25 12:40:36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茶叶是古丈传统特色产业,正如《挑担茶叶上北京》里唱的,古丈种茶人祖祖辈辈唱茶歌种茶树,让茶香飘万里。”古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专家伍秉纯说,世博会期间,古丈妹子宋祖英还在上海举行的大型晚会上唱响了《古丈茶歌》。
毛主席称赞:“好茶!好茶!”
古丈茶文化历史悠久、沉积厚实,被称为“茶叶之乡”。1929年,古丈毛尖获法国国际博览会国际名茶奖。
1955年秋天,古丈县茶叶社的社员把古丈毛尖寄给了毛主席,一个月后,他们收到了回信,毛主席已收到了寄去的茶叶,毛主席喝后连声称赞:“好茶!好茶!”“全社的人奔走相告,争相传阅回信,兴奋极了。”种茶人陈凤英说。此后,乡亲们还多次给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寄献古丈毛尖。
“桑木扁担轻又轻呃,我挑担茶叶出山村。乡亲们送我十里坡,都说我是幸福人……”当人们沉浸在这巨大的喜悦之中时,一支湖南民歌风浓郁的创作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诞生了。
上个世纪60年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丈毛尖乘着歌声的翅膀名震大江南北。人们更不会想到,《挑担茶叶上北京》会成为一代代茶人艰辛创业、造福乡梓的精神图腾。在50年后的今天,古丈毛尖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越发芳香四溢,名扬天下。
陈凤英介绍,早在2006年,她所在的公司就加入了“高峰有机茶叶协会”,这为古丈茶叶走出国门,与国际茶业同行交流、竞争提供了一个绝好平台。近年来,国外茶叶专家每年都会深入古丈,培训茶农有机茶叶生产技能、检测有机茶的生产。她说,高标准成就高价值,古丈有机茶与常规茶相比,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高出20%。
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桑木扁担轻又轻呃,千里送茶情意深。香茶献给毛主席,贫下中农一片心哟。”古丈茶农把感恩之情深深地根植在心间,他们以茶为媒,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古丈产茶历史悠久,但多以春茶绿茶为主,夏秋之后,茶叶茶籽多被茶农废弃田间,作为茶树肥料之用,做过14年电解锰工人的龙自刚在创办茶业公司之前,就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利用起来,他在这里面看到了商机。于是,他决定把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带动本地茶农发家致富。他没有按部就班地走传统制茶路线,而是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生产线,以茶树的叶、果为原料,不仅加工古丈毛尖绿茶,也生产古丈红茶;不仅生产茶叶,他还与天津、河南福建的一些茶叶公司合作,从茶籽中提炼绿籽茶油,在充分利用了茶资源的同时,也打造出了与众不同的茶产品和盈利模式。
古丈茶文化成为旅游资源
从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到经营模式的持续创新,古丈茶人已不只是挑担茶叶出洞庭、过湘江、上北京了,几十年岁月流逝,他们已经走出国门,让古丈茶香扬名于世界各地。
向前是原古丈茶叶总厂的总经理,“下海”创业后,他率先提出了“走文化经营之路,谋品牌共享之惠”的经营理念,打造了“公司+基地+农户+科研院所”的运作模式。他立足茶叶质量,崇尚科技兴茶,与古丈两乡四镇及周边农户茶园基地形成循环互动的产业链,与湖南农业大学形成科企联姻的产学研体系,促进了茶叶产业化链条的延伸。
“古丈茶叶产业初具规模,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产业链条基本成型。”县高级农艺师沈仁春说,据统计,2010年古丈茶叶产值突破1亿元,实现综合产值3亿多元,茶企众多,示范村茶农亩产收入超过4000元,茶产品远销欧盟、摩洛哥、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生于湘西的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曾为古丈题写了“古丈毛尖”四个大字,“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也欣然题写了“中国名茶,古丈毛尖”八个大字,它们与《挑担茶叶上北京》《古丈茶歌》一道,给古丈茶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古丈毛尖的品牌更加炫目。
沈仁春说,包括茶文化、傩文化、土司文化等“神秘湘西文化”业已成为古丈吸引游客的魅力点,古丈茶文化不仅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同时借助旅游也将进一步提高古丈茶的品牌知名度……来源湖南工人报)
毛主席称赞:“好茶!好茶!”
古丈茶文化历史悠久、沉积厚实,被称为“茶叶之乡”。1929年,古丈毛尖获法国国际博览会国际名茶奖。
1955年秋天,古丈县茶叶社的社员把古丈毛尖寄给了毛主席,一个月后,他们收到了回信,毛主席已收到了寄去的茶叶,毛主席喝后连声称赞:“好茶!好茶!”“全社的人奔走相告,争相传阅回信,兴奋极了。”种茶人陈凤英说。此后,乡亲们还多次给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寄献古丈毛尖。
“桑木扁担轻又轻呃,我挑担茶叶出山村。乡亲们送我十里坡,都说我是幸福人……”当人们沉浸在这巨大的喜悦之中时,一支湖南民歌风浓郁的创作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诞生了。
上个世纪60年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丈毛尖乘着歌声的翅膀名震大江南北。人们更不会想到,《挑担茶叶上北京》会成为一代代茶人艰辛创业、造福乡梓的精神图腾。在50年后的今天,古丈毛尖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越发芳香四溢,名扬天下。
陈凤英介绍,早在2006年,她所在的公司就加入了“高峰有机茶叶协会”,这为古丈茶叶走出国门,与国际茶业同行交流、竞争提供了一个绝好平台。近年来,国外茶叶专家每年都会深入古丈,培训茶农有机茶叶生产技能、检测有机茶的生产。她说,高标准成就高价值,古丈有机茶与常规茶相比,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高出20%。
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桑木扁担轻又轻呃,千里送茶情意深。香茶献给毛主席,贫下中农一片心哟。”古丈茶农把感恩之情深深地根植在心间,他们以茶为媒,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古丈产茶历史悠久,但多以春茶绿茶为主,夏秋之后,茶叶茶籽多被茶农废弃田间,作为茶树肥料之用,做过14年电解锰工人的龙自刚在创办茶业公司之前,就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利用起来,他在这里面看到了商机。于是,他决定把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带动本地茶农发家致富。他没有按部就班地走传统制茶路线,而是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生产线,以茶树的叶、果为原料,不仅加工古丈毛尖绿茶,也生产古丈红茶;不仅生产茶叶,他还与天津、河南福建的一些茶叶公司合作,从茶籽中提炼绿籽茶油,在充分利用了茶资源的同时,也打造出了与众不同的茶产品和盈利模式。
古丈茶文化成为旅游资源
从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到经营模式的持续创新,古丈茶人已不只是挑担茶叶出洞庭、过湘江、上北京了,几十年岁月流逝,他们已经走出国门,让古丈茶香扬名于世界各地。
向前是原古丈茶叶总厂的总经理,“下海”创业后,他率先提出了“走文化经营之路,谋品牌共享之惠”的经营理念,打造了“公司+基地+农户+科研院所”的运作模式。他立足茶叶质量,崇尚科技兴茶,与古丈两乡四镇及周边农户茶园基地形成循环互动的产业链,与湖南农业大学形成科企联姻的产学研体系,促进了茶叶产业化链条的延伸。
“古丈茶叶产业初具规模,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产业链条基本成型。”县高级农艺师沈仁春说,据统计,2010年古丈茶叶产值突破1亿元,实现综合产值3亿多元,茶企众多,示范村茶农亩产收入超过4000元,茶产品远销欧盟、摩洛哥、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生于湘西的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曾为古丈题写了“古丈毛尖”四个大字,“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也欣然题写了“中国名茶,古丈毛尖”八个大字,它们与《挑担茶叶上北京》《古丈茶歌》一道,给古丈茶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古丈毛尖的品牌更加炫目。
沈仁春说,包括茶文化、傩文化、土司文化等“神秘湘西文化”业已成为古丈吸引游客的魅力点,古丈茶文化不仅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同时借助旅游也将进一步提高古丈茶的品牌知名度……来源湖南工人报)
我来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