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泾阳:魅力四射的中华原点之城(组图)

发布时间:2011-07-02 15:31:04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标志塔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标志塔

今日泾阳县城
今日泾阳县城

  在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中部,在波光潋滟的泾河下游,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陕西省泾阳县。

  泾阳县位于中国和陕西关中腹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

  泾阳,其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侵镐及方,至於泾阳”,自战国晚期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以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为华夏瞩目。全县辖13镇,总面积780平方公里,耕地68万亩,人口51万,素有关中“白菜心”的美誉。

  区位·资源

  泾阳,有独特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其生态地理环境绝佳。

  泾阳北依嵯峨、仲山,南临北蟒古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簸箕”状,滔滔泾水自西北向东南穿境而过,县城东南10里有巍巍崇文塔,当地传说泾阳西部山脉像笔架,崇文宝塔像巨笔,若以泾水为墨,象征着这是一片“文脉”繁盛之地。

  泾阳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咸新区核心区域,属西安半小时经济圈,交通便捷,航空、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网络齐备,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7公里,与西安、咸阳两大城市血脉相连,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西安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泾阳,有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发展空间,是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前沿,具有发展互补配套产业的天然优势,是名副其实的大西安“后花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驻足泾阳县城东部的“郑国广场”,厚重的历史与园林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诉说着泾阳从古到今关于“水”的故事,传递着这片被“水”托起的土地的闪光资讯,预示着新泾阳面向新时代的宏阔胸襟。

  今天的泾阳既传承着周秦汉唐的农耕文明,沁润着醇厚绵长的历史馨香,又开发着走向未来的现代资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有灵犀,水有魂魄。泾阳的山馈赠了储量巨大的石灰石、高岭土、大理石、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泾阳的水蕴藏着丰富的砂石、水电、旅游等资源;泾阳的这方热土盛产着粮菜畜果等绿色资源。

  这里,菜奶产业发达,是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和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这里,建筑建材、食品加工、兽药制造、机械加工、饲料农资等产业比较发达,是新兴的工业县;

  泾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更是一片生机无限、魅力四射的发展热土。

  在泾阳的北部,在嵯峨、仲山的怀抱,那里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紫外线较强、温差较大,适宜高品质酿酒葡萄生长,是“全球十大优质葡萄生产区”之一。

  沿山依坡的酿酒葡萄产业园给广阔的原野增添了无比的妩媚。站在山顶俯瞰,一望无际的果林、葡萄园风动潮涌,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把泾阳大地装扮得靓丽迷人。

  历史·人文

  如果说有着1100年帝都史的西安,曾经见证了13个王朝的兴衰荣辱,那么我们从泾阳这颗璀璨的明珠上,从她那散发着古老青铜器韵味的记忆里,从她那倍感亲切的唐砖汉瓦上,以及流溢着欢快风情的一草一木中,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新时代蓬勃奋发的张力。

  游走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仿佛与历史深情拥抱。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传说黄帝铸鼎嵯峨山麓;史载“柳毅传书”演绎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战国智者鬼谷子传道嵯峨山谷,纵横捭阖,华夏闻名;翠花姑娘声名远播,一座号称中国地质公园的名山以她命名(翠华山)。

  这里,有被誉为中国“天然水利博物馆”的秦郑国渠首等历代水利遗址;正是这一宏伟的水利工程成就了大秦、大汉、大唐帝国的辉煌富丽。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一座繁华的商埠驿城;历史上丝绸、瓷器、食盐、毛皮、茶叶、棉花等贸易异常发达,“泾阳棉花”闻名一时。在泾阳当地口语中把“咱”读成“茶”,县城里至今还有“骆驼巷”等地名,岭北唯一的茶品“泾阳茯砖茶”就诞生于此,你可别小看这既轻且薄的小叶子,这像砖块一样的茶品,它可是宋代对外联系的“秘密武器”,是“茶马贸易”的“安边”之品、稳定之器。

  这里,有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汉阳陵和“中国第一砖塔”崇文塔;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太壸寺,唐十八学士瀛台、唐崇陵、贞陵,清代文庙、安吴古堡、民国时期的泾惠渠等文物古迹。

  回溯一千多年前,那时的泾阳无数英雄豪杰在这里风云际会“秦直道”起于古云阳,号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汉武帝多次游乐避暑谷口宫,视察这一西北要塞;唐代悟空和尚出使西域,带回了舍利佛身及佛教经卷;郭子仪在泾阳屯兵演武,再造了唐帝国的灿烂辉煌;明代著名的机械学家王徵,在科技、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交流上贡献卓著,与徐光启被誉为“南徐北王”。

  这里不仅有秦皇汉武留下的深深烙印,还是中国革命的红色热土,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伟人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八路军、安吴青训班的历史云烟至今萦绕在人们心田。同时这里也是近代革命思想、近现代文学的摇篮,于右任、吴宓、冯润璋、李若冰、雷抒雁、白描等一批近现代革命家、文学家和诗人在这里诞生。

  在斗口农场、安吴古堡旧地徘徊,我们仿佛听见了于老在海峡的对岸高唱“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的壮丽诗篇,又仿佛看到了吴宓教授睿智深邃的眼睛……

  自然·风情

  泾阳保存着大自然造就的生态文明,绽放着瑰丽多姿的姣美容颜。绵延百里的泾河好似泾阳这座美丽城市的玉带,不舍昼夜地给泾阳平添了许多飘逸和灵秀。

  在高庄镇聂冯村一带,“原点新城”现代家居物流基地,在蜿蜒回环的泾河两岸蔚然兴起。在泾河大桥以西,太平镇塬下,一大片一大片的杏树,在春日的阳光下,在河谷温暖的风里摇曳着,那白中透红的杏花,与树上的“点花”(杏树人工授粉)姑娘火红的身影,相映成趣。远远望去,那一河川的花海又仿佛是天边的云彩,飘散着诱人的花香……

  挺拔俊秀的仲山、嵯峨犹如两道巨型屏风镶嵌在泾阳北部,为泾阳蕴积了多少丰盈与财富。

  在仲山的群峰中,张家山是一幅装帧精美的图画,它位于九嵕山与北仲山交汇处,泾河由此出谷,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就坐落在此。张家山挺拔、俊秀、群峰起伏、奇岩林立,怪石峥嵘,钟灵毓秀。俗语称,“渭河的沙子,泾河的石头”,泾河的石头以其形制奇绝,色彩斑斓,温润赏心,为众多奇石收藏家所青睐。

  嵯峨山以烟波云雾著称,有“嵯峨灵云”之说,当地老百姓观云看天象安排农事。在嵯峨山南麓,以云阳镇为中心,是泾阳的设施蔬菜基地、现代农业观光区。“泾阳蔬菜”闻名遐迩,全县蔬菜总产量180万吨,有番茄、甘蓝、西芹、黄瓜、茄子、洋葱、大葱、大蒜、白菜等11大类70多个品种。“要吃放心菜,请到泾阳来”已成为省内外众多客商和广大消费者的共识。

  产业·未来

  泾阳,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地方,“十一五”期间的变化令人称奇。先后荣获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省蔬菜一县一业示范县、全省优质时令鲜果基地县等称号。

  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009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列全省第19位,较“十一年”来前移位6个位次,泾阳已步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9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29元,财政收入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36亿元,较“十一五”以来分别翻了两番。

  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63.03亿元,规模工业企业由44家增加到83家。

  畜菜果“三个1万”工程成效凸显,奶牛存栏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动物药业基地。

  建成酿酒葡萄基地3.3万亩;全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39.2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2万亩,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基地。

  “十一五”以来,泾阳工业园区已融入泾渭新区,县上先后引进光明乳业、张裕酿酒、声威建材、壳牌统一石化、冀东海德堡水泥、明珠家居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历史的脚步已跨入新的时代,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以及西咸新区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给泾阳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县委书记王福选说:“思路决定出路,眼光有多远大,发展的路子就有多宽阔。”县长何建军说:“泾阳是西安发展重心转移和产业基地转移最佳承接地。我们的目标是要把中华原点的泾阳建成大西安的卫星城,为此,我们要走一个农业大县向工业化迈进的跨越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兴县富民的关键所在,在认真总结经济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确立“突出一个目标(争创陕西强县),抓住两个关键(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四个基础(组织、人才、群众、作风)”的总体思路,树立“融入大西安,建设新泾阳”的理念,以“科学发展,富裕百姓,建设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精心打造“一城”,做大做强“两翼”,着力构筑“四带”,发展“六大产业”,把泾阳建设成为产业新城、生态新城、宜居新城,为全面建设小康泾阳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

  ……

  透过泾阳县委、县政府的战略规划和以上的数字,我们已感受到泾阳的跨越发展。此刻,我们不由想起了在泾阳传唱已久的一首歌《我的热土·我的泾阳》
  “在宽广的黄土地,有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我的泾阳,我的家乡。仲山秀美啊嵯峨雄壮,泾水欢快地流过我的村庄。文塔寺的钟声悠悠荡漾,秀美的山川金果飘香。郑国渠水源远流长,记载着多少春秋华章。大地原点与日月星辰同光,小康大道南来北往。父老乡亲的脸上,洋溢着多少快乐阳光。泾阳啊泾阳,你打开了开放的门窗,腾起(那)翅膀追赶太阳。”

  是啊,这是一种勇气的象征,更是一种创造财富的象征。泾阳人如果以追赶太阳的气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那么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新泾阳就一定会在中华原点大地上崛起!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