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炒茶能手聚会 拼茶艺比炒茶
清风徐来,茶香满园,博罗县柏塘镇又到了春茶采收的好时节。昨日,博罗县举行农民创业“阳光工程”制茶工艺培训暨首届“柏塘春”杯炒茶能手邀请赛,来自该县各镇山茶种植大户及炒茶能手纷纷前来拼茶艺、比炒茶。
比拼 选手们使出浑身解数
“这个味道闻起来很清香,炒工非常厉害!”上午10时,首届“柏塘春”杯炒茶能手邀请赛比赛场地上,飘出阵阵茶香,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正在讲授和演示制茶工艺,一口大铁锅前,专家熟练地将碧绿的茶叶抓起、撒下。锅很烫,温度达100多摄氏度,专家精湛的炒茶技艺引得前来观摩的炒茶师纷纷赞叹。
专家现场演示完后,博罗各镇山茶种植大户及炒茶能手进行了一场大比拼。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不到1个小时时间,炒茶能手就完成任务,等待来自茶行业协会的专家们进行鉴定和评审。
“手工炒茶,全靠手法,手法好坏,全靠悟性,在不断炒制中积累经验。”炒茶选手钟晚娣与东江时报记者分享自己的炒茶心得。她说,这次虽说是炒茶比赛,但大家一边炒,一边更在互相切磋交流:比颜色,比香味,比手法,比形状,有很多收获。
学艺 村民争相学炒茶技能
钟晚娣家有4亩茶园,年产400斤茶叶,所有茶叶全部由她炒制。因为炒茶技术了得,茶艺好,她家的茶价格也比别人高,每斤价格在500元至1300元之间。而其他选手也不例外,全部是该地种植大户或是炒茶能手。
炒茶是茶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比赛现场上,虽然炒茶能手炒的是同一种茶叶,但是炒出来的茶叶泡出来的色泽、味道方面却差别很大。据村民们介绍,博罗县历来有种茶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园,少的种有一两亩,多的种有10余亩。他们种的是特种山茶,株形矮小,叶细而尖,又叫“细茶”。茶香浓郁,清甜可口,风味独特。好茶还需要好的炒茶师,炒茶技能学习已成为该地村民争相学习的一项技能。
延伸阅读
茶艺提高了 茶价跟着涨
据介绍,近些年来,博罗县把山茶种植作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项目打造,山茶走上产业化道路,而制茶工艺的提高也让当地茶叶供不应求,价格近两年提升1倍多。
据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朱文忠介绍,清明节后,该县柏塘镇、湖镇镇、公庄镇等地茶农纷纷来电报喜,称今年春茶价格翻番,每斤绿茶售价在150元至200元之间,同比涨了80元至100元,每斤紫牙茶售价500元以上,收入明显增长。
去年5月以来,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办各类茶艺与经营培训班,吸引学员近1000人次。通过培训,茶农的栽培生产方式、茶园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提升。近期还举办博罗县 “农民创业 ‘阳光工程’(茶叶班)”,将免费培训40名茶农,帮助他们走向专业户。
种植大户及经营者通过参加创业培训,也提高了企业化经营理念,激发了创业热情,为提高经济效益茶农们走向了专业合作社道路。今年3月,柏塘春特种山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柏塘春”牌山茶被推选为“广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产”。
茶叶知名度不断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提上日程。近期,该县与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开展博罗茶种资源开发研究合作,并将“博罗小种紫牙茶”向国家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实施对该县特种茶树品种资源专利保护。
相关链接
茶叶是博罗县特色农产品
目前,博罗县茶叶种植10000亩左右,按可采摘茶园7000亩,每亩年采摘90斤干茶计,产量达315吨,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5%,紫牙茶和绿茶每斤150元计,产值达9450万元以上,亩产值超万元。茶叶已成为该县特色农产品,罗浮山茶被誉为珠三角历史名茶。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