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给力 助推夷陵经济腾飞
科技给力,夷陵腾飞。
初春时节,夷陵区喜报频传:在全省县域经济会上传出夷陵区在全省县域经济中排名第5位的消息之后,日前再传喜讯,今年前3个月夷陵区各项经济指标再攀新高,1至3月,夷陵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2.97亿元,同比净增13亿元。首季度突破了30亿元大关,这是历年来完成绝对数最多的,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
“科技创新,湖北稻花香集团、湖北江重机械厂、宜昌萧氏茶叶公司等7个过亿元的高科技企业发展与壮大,引领了全区133家规模企业快速发展,这也是今年夷陵区首季度大幅增长的关键。”夷陵区委书记熊伟把成绩归功于科技给力,助推了夷陵经济腾飞。
“科技改变夷陵,助推了夷陵区经济社会大发展。”盘点“十一五”夷陵区科普推广与普及的成就,夷陵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洪福更是赞赏不已。
基点:以科技普及为抓手,形成科技普及大格局
“科技是第一力,搭建科普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群众性、社会化的科普工作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使科普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夷陵区科协主席韩庆春对夷陵区科协工作如数家珍。
科教兴区,夷陵区从建立和完善实施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入手,12个乡镇、开发区、发展大道新区和22个成员单位相继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四大人群”工作专班和各种提高公众素质工作的领导小组等。每年都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开展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丰富多彩活动。同时,将公民科学素质纳入党政领导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每年与各乡镇、区直部门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全民科学素质的大环境。
抓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夷陵区委组织部制订了 《夷陵区干部教育管理办法》、《夷陵区干部教育学分制考核办法》等文件,每年把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区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和公务员年度学习40学时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都能够利用网络、结合工作及生活实际、业余时间主动自学和向行家里手学习各方面的科技知识,使他们的科学素质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
抓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夷陵区每年争取国家有关项目支持280万元,用于各种有劳动能力的公众培训。建立了夷陵区劳动培训中心,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岗前培训和自寻门路学技术兴实业,使该区城镇10万劳动人口的素质不断提高,农业转移的6万多人实现了稳定就业,创业典范在该区不断涌现。
抓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他们开齐开足了小学科学,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及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课程;投入1400多万元建立了全区18所学校382个班级的 “班班通”现代教育系统,各部门联合连续举办了8届青少年科技节,每年有3万多学生参加该区活动,有300多名学生获得市、区青少年科技节奖励。
抓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区乡两级投入200多万元完成了党成校的内部建设。区科协、教育局和区委党校每年投入80多万元用于乡村群众培训。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13个成员单位常年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技术培训在200场次以上,年培训农民在10万人次以上,培养农村科技文化中心户256户;由科协组织的区级6个农村科普服务队和13个科普服务站网络的科普志愿者185人,每年以 “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科普日”活动为载体,集中举办的科普培训和咨询在350场次以上。夷陵区系列科普宣传普及活动,为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支点:以创国家示范区为推手,推广运用科技大发展
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之势,夷陵区围绕科教兴区,推进改革发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时,不断延伸科普工作网络,拓展科普活动阵地,创新科普活动载体,变科学技术为生产力,使夷陵区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行示范区。
夷陵区继获得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2008-2009)以来,去年又获得“全省科普示范县(市区)”荣誉。在扎实的创建活动中,夷陵区建立了科教兴区四大体系:
布网络,夷陵区建立健全了区乡村科协和科普组织网络体系。该区区乡两级政府都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现有区级行业学会(协会)13个,乡镇级产业协会15个,村级产业协会54个,每个学会(协会、研究会)都在不同的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乡村专业技术协会走 “技农工贸”、“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一体化之路,既提高了农业经济的科技、劳力、经济、市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又探讨出农村科普的新模式。据统计协会经营占农业现金收入来源的80%。萧氏有机茶合作社、邓村绿茶协会、小溪红柑桔协会、天麻协会等一批协会产品正在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健全了覆盖全区的乡镇科协和科普活动站,基层科普活动站担当着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该区还建立了区乡两级565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科普志愿者成为夷陵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支撑的重要力量。为此,夷陵区农村科普服务队成为全国9省20个试点单位之一。
搞示范,夷陵区建立健全了科普示范基地体系。几年来,通过评比验收,夷陵区拥有省级科普示范乡镇一个,市级科技示范乡镇4个和科技先进乡镇6个,区级科普示范村56个。建立区级科普示范基地10个,乡镇级科普示范基地63个。龙泉镇是省科协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科普示范乡镇。科普示范基地为夷陵区建设全国知名的桔都茶乡和各乡镇重点产业的发展与培育农村人才树立了榜样,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基地,夷陵区建立健全了科普教育基地体系。除基础教育体系外,在农村还建立了以乡村党成校为阵地的室内与各类科普示范基地为阵地的室外科普教育体系;在城区全社会的信息化应用技术已普及到各领域。实现了政务、财务、警务等信息化。教育、广电、卫生、科技、党校等都建立了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了夷陵区与先进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有科普义务的单位都建立了相应的科普网站;同时他们还成功申报了中华鲟研究所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都做到了长期开放和定期免费开放。
强宣传,夷陵区建立健全了科普宣传体系。建立区乡村及各部门科普宣传栏280多个3000多平米,保证了至少一季度更新一次科普内容;他们发挥广播电视电影科普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广播电台的《科技与农事》、《科技信息》,电视台的《科普大篷车》、《星火科技30分》、《垄上行》、《科普中国》、《四季养生》和《建康锦囊》,“百场科普电影下乡”等媒体都能按时固定播放精心制作的科普资料,同时,每年发布科技信息新闻300多条,多次在省市新闻评比中获奖;区委及各部门的相关刊物,特别是农口各部门都定期和不定期印发各种科普资料送到农村和产业企业实体;区科协与相关部门合作按全区农户户平一册的要求,印发了12万册《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同时协助区特产中心印发2万册《柑橘、茶叶整村推进技术资料》发放70个村;每月一期的《萧氏茶业信息》是企业担当社会科普的榜样。通过科普宣传教育为提高公众的科技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亮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科技效益大提高
科技就是生产力,十一五期间,政协科技界代表每年都积极提出社会经济发展建议50多条;科协机关每年都围绕本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并积极建言献策。2005年立足茶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言开展制茶替代能源技术推广,区政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通过三年的牵头工作,全区有159家茶厂改造柴改煤设备400多套,添置柴改煤设备384套,现在除交通不便地方以外,全区制茶实现了柴改煤的目标,遏制了茶区生态环境的恶化。2006年11月萧氏茶业利用全国茶业学会在三峡坝区召开的时机,请全国14位知名专家评审“十一五规划”时,夷陵区科协提出了洁净化茶叶加工的理念,开展制茶前鲜叶清洗技术和设备研究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受到了国家专家的关注。当2007年与萧氏茶业研究出世界独创、国内一流的洁净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和鲜叶清洗生产线于2008年在邓村安装运行时,全程茶叶洁净化加工综合技术及设备开创了制茶理论、技术和设备的先河,使国内茶业界同仁及专家云集邓村考察学习,有力地推进了夷陵区茶业科技的进步。同年,以“聚群成园、聚园成区、聚区成市”的建言,谋划夷陵区经济和资源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帮助规划了 “萧氏茶业高新工业园”,萧氏茶业实施后,即将把夷陵区茶业科技、文化和市场推到全国前列。2008年初,依据该区柑桔销售的严峻形势,为政府建言“夷陵区柑桔产业在困境中发展的建议”,并得到领导和柑桔产业专家及龙头企业的高度重视,纷纷垂询并正在实施。近两年来,区科协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编印了“科技人员建言献策”蓝皮书形成制度为“两会”代表建言提供科技支撑。为此,夷陵区积极采纳科技工作者建言,每年投入三四千万元开展“精品果园、高效茶园、放心菜园、安全畜禽”的建设,使该区农业产业步入“科技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快速发展轨道。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泉源,科协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科技支撑发展、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引领未来”为方针,开展了广泛的观念和技术创新:在夷陵区建立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市级中心4个;2005-2009年全区共获得市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6项。其中萧氏茶业的“茶叶洁净化加工工艺和技术研究”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高性能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三峡库区柑桔品种更新和高效生态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新型球团粘合剂在镁橄榄石球团研制及工业应用”三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有130项科技成果获得区科学技术奖;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313项,夷陵区专利授权量及技术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一大批发明、专利、科研项目和实用技术推动了夷陵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协主席韩庆春个人就有实用新型专利四项,其专利技术将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实施科技项目,除区政府及各职能局每年组织4000多万元的科技项目推动科技进步外,区科协还分别在邓村、龙泉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普惠农”和省级“科普助力新农村”项目3个。
舞科技龙头,唱发展大戏。今天,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夷陵区将把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让科技之花开遍夷陵大地。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