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生活

发布时间:2011-03-20 13:31:52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提起“老土”,让人想起的往往是个形容词。3月16日至18日,记者在一个地名为“老土”的村里,过了几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土”生活。

  老土村,位于长江南岸七曜山深处,隶属万州区长岭镇,一个去年才脱贫的农业村。

  3月16日,记者从万州城区出发,驱车40多分钟来到长岭镇,又步行半个多小时,来到借宿的老土村六社村民陈地秀的家。

  采茶:半小时,1角钱

  17日晨,睡梦中忽闻有人在轻声说:天亮哒,起床哒!原来,是房东陈地秀的妈妈牟成英在叫家人起床。

  勉强睁开眼,发现窗户像片烟灰色的方块,嵌在黑洞洞的墙上。又迷糊了一阵,6点半的闹钟才响起。这时,陈家老小早已忙活了半天。

  在睡意蒙眬中吃完早饭,陈地秀的丈夫张金安带我去茶场。老土村有2000亩茶场,茶叶是村里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到茶场已近9点。太阳越过山林,照得茶树老叶片闪闪发光,黄绿的嫩叶则呈半透明状。

  广告中的采茶画面往往是“年轻美女,纤纤素手”。到了现场,发现采茶的全是老太太,双手因平日的劳作布满老茧。青石村57岁的叶建珍告诉记者,前一天来采茶的一位蓝姓太婆,居然81岁啦!

  我临时拜了老土三社村民杜兴碧为师。这时她已采了两小时,小竹篓底部已铺满了黄绿色。杜师傅给了我一个旧塑料袋,告诉我今天采“一叶一芯”,即一片嫩叶包一个芽尖。

  采茶很简单。对准茶叶尖一掐,随着微微“啪”的一声,芽尖便脱离枝丫。采了几下,杜师傅检查我的成果,直甩脑壳:“只能带一片叶,多了收茶时会遭降工钱。”

  杜师傅放缓动作,让我在“慢镜头”中看明白:连叶带心只掐上半部分,避免把多余叶片捎带采下。我只好把带了两片或三片的嫩芽掏出来,“精加工”一遍。

  采茶又很考耐力。整个过程就是掐尖、装袋,掐尖、装袋。如此反复,不需要创新,但也必须持续细心。杜师傅说,采1克茶大约需要采40下,1公斤需要采4万下。做同一个动作4万下,工钱只有20元。
 

  我集中精力,勾下头认真作业。一旦腰弓酸了就转过去,直起身子采上一层茶树朝外的嫩芽。在“机械作业”中,当地茶工还开起了玩笑,满山都是笑声。

  采了半个多小时,看到嫩叶把塑料袋铺满了,我捶捶腰,把袋子高兴地拿给杜师傅看:可能找得到五角钱哦!

  可杜师傅是个很严谨的人。她把叶子“挤”到塑料袋一角,认真掂了掂:“一钱(5克)多点重。”又撇撇嘴,“工钱只值1角钱!”

  锄地:半天,20平方米

  17日中午。陈地秀和牟成英正在“欠地”,即松土。

  我拿着锄头跟着陈地秀一起挖,张金安则和牟成英从另一头挖过来,与我们汇合。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