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进入品牌建设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7-12-16 16:03:48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近年来,区域公用品牌的崛起,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最为靓丽的风景,但在探索进程中,也存在种种困惑和思考:创建区域品牌的必要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农产品品质难以统一,标准化问题如何解决;作为公共品牌必然具有的“公地灾难”如何应对;品牌的命名、商标设计固然快速,但之后的传播却是“持久战”,又该如何施策?
  在今年的海峡两岸茶博会上,一场“高端”斗茶赛和一场“亲民”的优质平价茶评比活动先后在武夷山举行。与此同时,由南平市政府等单位主办的“品牌力量·走进南平”暨中国茶叶产业集群品牌发展推进会在武夷山举行。这些活动分别从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创新营销等不同角度,共同推进武夷茶的公共区域品牌建设迈入新时代。
推广平价茶 引导理性消费
  “500元以内有好茶”,这是参加了优质平价茶评比活动后,不少群众和客商发出的感叹。评选金奖平价茶并进行拍卖,既是帮助本地茶企去库存的创新营销手段,也是武夷山市政府引导武夷茶理性消费的实在举措。“500元”,是指参与优质平价茶评比的样品,售价必须低于250元/公斤。活动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平价茶才是产量最大的武夷茶。
  虽然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人气高涨,优质平价茶的评比活动同样人气很旺。“平价茶评比,我们更有兴趣来看看,毕竟老百姓日常能喝得起,这种活动对于我们选购茶叶具有指导意义。”有市民表示。
  “我们举办优质平价茶评比,就是要引导武夷茶理性消费,让人人都喝得起好茶;引导茶企规范生产,让武夷茶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武夷山市市委书记林旭阳说,近年来,武夷茶出现价格虚高的现象,一方面给外省消费者留下“大红袍高攀不起”的印象,不利于市场开拓;另一方面给了外地假冒茶可乘之机,导致本地不少茶企的库存一年比一年多。
  据了解,武夷山市的茶企每年都有销不掉的库存,大多茶企最希望的不是价格虚高,而是销量稳定,这样才利于安排生产计划。
  优质平价茶评比给茶企设置了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SC)的门槛,以此引导小规模茶企进行规范化生产,更重视品牌建设。
  活动组委会负责人认为,“500元以内有好茶”是政府和行业协会为武夷茶打造口碑、开展区域品牌建设的一个新举措,武夷山市数千家小茶厂都有机会借此打造自己的品牌,拓展新的业务和市场。
建设公共区域品牌 共享品牌价值
  武夷山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茶叶主产区,是乌龙茶、红茶、白茶的发源地,“大红袍”更是享誉中外。据统计,南平市茶园面积有61.3万亩,毛茶总产量7.07万吨,毛茶总产值40.2亿元。其中,“大红袍”在各大茶类中名声最大,每斤售价数万元乃至十多万元的武夷茶比比皆是。但总体来说,企业小、散、乱,品牌不彰、效益不高等一直是南平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选购茶叶时,消费者经常会发现,大部分武夷山地区的茶厂会优先选择在包装醒目位置印刷“武夷岩茶”或“武夷红茶”字样,而非自家厂名,武夷茶公共区域品牌建设能力可见一斑。
  近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就如何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行了不懈探索,充分利用武夷山世界级影响力,创新品牌运作模式,统一打响“武夷”品牌。南平市高度重视品牌价值效应,出台政策对获得政府质量奖、省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进行奖励。
  2010 年 ,“武夷山大红袍”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正山小种”获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上,武夷岩茶以627.1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茶类第二位,品牌强度位居全国茶类第一。2017年,“武夷岩茶”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政企联合 确保公益属性
  分析武夷茶成功的奥秘,最关键的,当数其管理运营模式:政府推动,协会主导,企业参与。这一模式确保了品牌的公益性,也确保了新昌茶产业的稳健发展。
  与企业产品商标相比而言,区域品牌的法律基础——证明商标具有公共属性。是达到标准之后,无论茶企、合作社、大户等主体经许可都可使用的公共品牌。
  但曾几何时,在企业改制风影响下,品牌“市场做还是市长做”成为一个争论的话题。赞成“市场做”的一方认为,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有利益主体才具有管理运营的持久动力,协会创建公用品牌只能落入“公地灾难”;赞成“市长做”的一方则认为,在中国农业小农经营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合作社,目前都不具备创建品牌的能力,只有市长推动区域品牌,才能让小农“借船出海”。
  正是在这种争论影响下,区域品牌建设进程出现了犹疑、反复、停滞,甚至倒退,一些地方将区域品牌委托企业经营,结果产业发展失去抓手,工作无从开展,十分被动,品牌则有的被企业据为己有,有的频临消亡,知名度大不如从前。
  “公益性是区域品牌的根本特点,只有将区域品牌牢牢掌控在政府和协会手里,才能确保其公益属性,才能确保区域品牌不致偏离方向。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品牌的管理和保护,加强产品质量提升,才能确保区域品牌经久不衰。”业内人士认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图文来自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我们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尽可能的注明作者和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info@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