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大学子访中国茶都 寻建设新路
近年来,安溪县将产茶、制茶、卖茶同文化、旅游“联姻”,安溪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极大调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给广大安溪群众带来生活质量的飞速提高。
相聚初识茶之乐,悠悠青柑文化传
8月17日下午同学们就紧锣密鼓地展开调研:中国茶博汇。在这里同学们想从文字记载与观摩的方式先对茶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大家伙入内参观各类茶叶和茶具,茶香悠长。馆内更有专人展示泡茶流程,水沸,提壶,冲泡,茶香袅袅,赏心悦目。
作坊的主人热情地邀请同学们参观小青柑的制作流程,讲解其食用与药用价值。满目的小青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旁边阿姨们在边谈笑边劳作,朴实的微笑让实践队员体会到当地沐浴在茶文化氛围中的生活。作坊主人还向同学们提到安溪的每户人家都有饮茶的习惯,茶已经成为安溪本地人民血液中流淌的风俗,祖辈相承的缕缕茶香,飘荡在每代人的心中,生生不息。
在提到近年来生产小青柑茶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他也提到由于是个体户经营全手工生产,产品只能在小范围内流通。于是实践队的同学们向他们介绍如何进行线上推广,通过软文营销,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将小青柑茶这一安溪特色产品带向广大市场。
通过路访村民,同学们了解到安溪人喜好以茶会友,走访亲戚,华侨归国,大家都热情地沁上一壶本地产出的茶水,关系也在茶水中重新熟络起来。安溪老一代的居民更是达到了“嗜”茶的地步,早上洗漱完毕第一件事就是泡上一壶茶,安溪的早晨需要一口浓醇的茶水来开启每个人的感官。对于茶具、泡茶的水和茶叶本身的审美和琢磨更是孜孜不倦……
通过这仅仅两天的实践,同学们就爱上了这片茶香扑鼻,饮茶文化浓郁的安溪,也想把安溪茶叶介绍给市场,让安溪的经济的发展更上一层楼,队员们深知:好的茶叶需要让市场知道,好的茶叶应该要让茶农甚至是整个安溪都得到经济的发展,所以有机的茶叶需要和看似喜好无常的市场巧妙结合才能把安溪进一步发展起来,同时还可以把安溪此地的灵气,通过精美的茶叶包装传送到世界各地。而现在,宣传力度的加大可以为安溪开拓更大的市场,而作为食品系的大学生,储藏、包装方式的技术的提高与创新是实践队现在,或者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帮助安溪本地茶农调研和尝试解决的课题。
心心相印送关怀,家校共赢利万家
三下乡的最后一站,社区服务中心和贫困同学的家。前两天实践队同学们通过茶文化了解安溪,了解此地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状况。今天同学们选择问卷调查和拜访社区服务中心,让建设深入民生。
同学们先随机邀请了几位当地的居民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家庭文化水平、收入情况和对经济变化的看法和对于当地物价水平的满意度等一些接地气实际的问题。不论是酒店经理还是店铺老板,他们都热情地接受了问卷调查,让同学们最感动的还是那位不识字的阿婆,由于她听不懂普通话,队中当地的队员耐心地翻译每一句话,积极配合实践队的同学们完成调查。问卷访民情,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有关民情的考察,还有安溪街头当地人热情好客的态度和淳朴善良的民风。
而后,同学们马不停蹄地探访村委会,将问卷得出的些许局限但有参考价值的结果和其中的工作人员共同探讨,仔细询问当地主要发布的利民政策和现在所存在的问题:物价较高,贫富差距大,居民素质有待提高等。
晚上,实践队的同学们进行了家访活动,前期大家做了许多功课,了解助学政策,了解该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人际关系等,如今实地的拜访该同学的家里,与该同学的母亲谈论了现在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和平时生活水平。
大家发现,随着安溪的经济发展,该同学的家庭水平也相应的提升了不少,家也从原来的瓦房变成了商品房,家里的小生意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该同学的母亲还热情地给我们沏好了茶水,还教给实践队的同学们不少品茶的小知识,大家被整个家庭的温暖感动,同学们不仅给同学送了温暖,还被安溪的人们的朴实善良、热情好客温暖到心窝里。
本次暑假,福州大学生工学院赴泉州安溪国情社情观察团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走出校门,走进基层,一方面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传承;另一方面考察民情,深入民生,为安溪建设做出贡献,并探寻传统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建设如何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
(文字内容来源于东南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