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重走中俄万里茶道”完成之际

9月28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旁的红场。红场周边曾是莫斯科最大的茶贸交易场所。 记者胡冬冬 摄
福建茶叶网10月8日讯:10月6日晚,“重走中俄万里茶道”采访团完成全部行程,由圣彼得堡返汉。
此行57天,行程14627公里,横穿欧亚大陆,历经中蒙俄三国。
汉口—张家口—乌兰巴托—恰克图—伊尔库茨克—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是万里茶道的一条主线。采访团驱车经历全线,重点考察沿线24个节点城市(包括4个重要的茶叶来源地),采访当地政府、学界、民间,感悟茶路古今,探求申遗前景,思考万里茶道活的价值。
茶路没了,道路却不断升级依然活跃
万里茶道已经在上世纪30年代终止。但是作为一条大道,这条道路依然活跃着,甚至它的生命起点,也不只是从茶道开始时,而是从中西交往的更早源头开始。
重走这条茶叶之路,让采访团建立了这样的概念:人类之间的道路,尤其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洲际之间的商贸大道,首先始于一些重要物品之间的交流;然后道路建立,道路上流通更多物品;最后这些道路固化,不断升级、发展,成为沟通人类之间交流往来的长久路径。
采访团沿途采访的俄罗斯专家、学者瓦吉姆·沙赫洛夫、阿尔图尔·阿布德拉什托夫、弗拉基米尔·诺维科夫等,均提供以下历史依据并持这样的观点:就俄罗斯段部分线路来说,17世纪以降的万里茶道,也就是以前的丝绸之路。托木斯克、喀山、莫斯科这些地方,过去是运输和交易丝绸、瓷器,后来是运输和交易茶叶。茶叶之路是对丝绸之路的复活、刷新、升级、质变。
一个新型的、有着巨大需求的商品,再次复活、升级并重建此前已有的一条商道。其后,这个商品即使退出了舞台,但道路的生命更恒久,更长期地为人类带来福利。
茶叶兴起后,促成了西伯利亚大道的全线建设,由几代沙皇接力完成。20世纪初,这条万里茶道俄罗斯段的道路,更新换代成为西伯利亚大铁路。而作为公路部分,它目前仍然是俄罗斯境内贯通欧亚最重要的道路。
同样的,1956年开通的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列车,是万里茶道的现代化,它穿过中蒙俄,与历史上这条商道的线路完全吻合,至今依然是连接中蒙俄的一条动脉。
这两年开通运行的中欧铁路,是万里茶道在新世纪的全新演绎。同样是发生在西伯利亚大道这条线路上,新的货物、线路资源、城市之间的贸易合作重新集成,升级为欧亚陆上货运的快速大通道。
不止是茶,随之而来的文化影响至今
万里茶道上,运的不止是茶。重走中俄万里茶道路途中,中外一些研究者不断对此作出强调。
万里茶道上,也不止是商品从中国向俄罗斯运,也包括商品从俄罗斯向中国运。“万里茶道是双向的”,这是中外研究者另一个重要观点。
“重走”之初,武汉市有专家对万里茶道这样定义:通过万里茶道,中国得以向世界输出亚洲的传统农业文明;欧美国家得以向中国输出欧美的现代工业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互为影响的典范,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条文化大动脉。
“重走”过程中,采访团不断得到事实印证,并且不断得到佐证以上观点的新的史实史料。
仅仅列举一下商道上的部分流通物品:通过万里茶道,中国向俄罗斯输出的,除了茶叶,还有茶具、瓷器、丝绸、绘画、折扇、中国装饰文化;俄罗斯向中国输出的,除了毛皮,还有药材、蜂蜜、银器、机器及近代工业。
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刻持久。
俄罗斯文化官员尤莉娅·米哈廖娃感叹:那些随茶道而来的中国物品,代表着神奇、精致和美妙,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珍宝!
俄罗斯作家柳德米拉·叶罗申科说:中国物品带来的东方文化和美学,影响了俄罗斯几百年。
当记者请俄罗斯学者伊万·索科诺夫列举茶叶及其中国文化在俄罗斯艺术、生活中留下的痕迹时,他的回答是“太多太多,难以尽数”。
在茶叶运往俄罗斯的最大消费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记者看到当年的皇室、上流社会,把中国家具、器物、装饰、庭院,奉为最珍视和尊崇的生活布置;在茶叶运往俄罗斯的主线,西伯利亚大道沿线城市,记者看到那些古朴的木屋、木屋外的木雕、木屋中的窗帘和家饰,处处展示着东方美学。在波澜壮阔的中俄茶叶交易史及其相伴随的文化交流史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需要专业领域的研究者进一步辨识、确认。
万里茶道,民间开放之路生生不息
行走过这条壮丽的古道,采访团见证了河运衰落、海运兴起、铁运兴盛的历史。
那些因河运而勃兴,又因海运、铁运被抛弃的城镇,突然衰落并至今落寞着,如铅山河口、社旗赊店、晋中祁县。但因“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命运的突然转换,相反形成了一种完美的保护。如化石在地层深处形成一般,在这些地方形成了最壮观的万里茶道中国段文物群,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民居、街道,以近乎原样保存着。
而仍在海运、铁运连接线上的茶道城市,成为今日影响力巨大的大城市。俄罗斯八大城市,七个在万里茶道上。
而不管是已被历史抛弃到地图角落里的破败城镇,还是身处现代城市中心的大都市,均有一种开放的气象。交流带来开放,带来包容,这是一条至理。
河口、赊店、晋城,居民纯朴的民风、对来客的热情、对采访的不设防,让我们隔着几十个日夜回望过去,依然记忆犹新。张家口堡子里的寺院中,佛教、道教、关公同供于一个场所。叶卡捷琳堡的克里姆林宫中,一边是东正教堂,一边是伊斯兰教堂。喀山的城市短片这样宣传:“这里既是欧洲,又是亚洲。古老的历史,散发着现代气息。所有的宗教,在这里就像一家人。”
交流,是推动开放的动力。而建立在民生之上,像万里茶道,由民生而至文化、政治的交流,有着最强大的民间活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采访中,研究者李睿愚在对纵横中蒙俄的中国商号“大盛魁”的研究中这样说:“这种群众性的、人民性的,包括不同的阶级性的交流,比起政治集团互派使者的交流还要普遍,还要生动,还要真实,还要亲切。这种综合性的交流为后来生生不息的和谐共处、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是深厚的群众基础。” (李皖)
沿路反响
恰克图:全力支持茶道申遗
有关茶道申遗工作,俄罗斯恰克图市长斯捷潘诺夫认为,很有必要且全力支持。早在1890年,恰克图就建立了介绍万里茶道内容的地方志博物馆,目前仍在开放之中。
乌兰乌德:跨洲申遗史无前例 但成功希望很大
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布里亚特共和国工商部旅游事务委员会主席、史学家拉达·扎尔萨拉耶娃认为,中俄两国万里茶道申遗,不论是从历史研究,还是从当代旅游文化、商贸发展,都很有必要。乌拉说,万里茶道申遗,存在一个难点。万里茶道横跨中蒙俄三国,其中包括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官员曾指出,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仍然是在亚洲框架内。类似万里茶道这样的跨洲申遗,史无前例,但多数专家认为,成功的希望很大。
伊尔库茨克:每个城市有遗迹更有说服力
伊尔库茨克副市长、经济委员会主席阿里木哈篾朵夫·阿列克谢非常看好万里茶道申遗的前景,他认为,关键是以什么形式申遗,怎么更加具体地做好申遗工作。每一个城市都应有一个具体的遗迹对象,这样更加有说服力;要使它们不光在历史上,在现在也能带来经济效益。
阿列克谢透露,他们正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合作,开发狗拉雪橇至伊尔库茨克的项目,雪橇将从结冰的贝加尔湖穿过。这条线路是万里茶道的一段,期待今后将发展成固定的旅游线路。
托木斯克:希望带动古老线路旅游业发展
托木斯克州文化旅游局局长尤莉娅·米哈廖娃表示,托木斯克将积极参与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希望与中国的合作能带动这条古老线路旅游业的发展。尤莉娅透露,俄罗斯政府对茶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非常重视,有专门的基金支持。第四季度,俄罗斯文化部将举行万里茶道保护专项会议,成立专项工作组。
喀山:要发掘独一无二的遗产价值
有关万里茶道申遗事宜,鞑靼斯坦共和国旅游经贸发展处处长、历史学家阿图尔·阿布德拉什托夫建议,万里茶道申遗若要成功,一定要发掘出它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遗产价值,搜集到更多独一无二的遗迹和证物。这是最重要,也是长期、复杂的一项工作。另外,邀请多国、多地的参与,在联合国会受到更多重视,成功的几率会增大,这其中,俄罗斯的加入将很有说服力。
莫斯科:确定整体概念框架尤为重要
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公使张霄指出,万里茶道跨国申遗,首先应当加强在政府层面的沟通与规划,再将工作进一步细致推进。这其中,加大万里茶道的宣传很有必要。只有两国民众对万里茶道更熟悉和了解,申遗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俄罗斯国家旅游学会主席团成员弗拉基米尔·诺维科夫认为,万里茶道申遗应在整体概念的框架下,分步进行。选定一个申遗主干,确定一个整体概念框架,尤为重要。(记者郑汝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