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茶科所:寻找下一个英红九号

广东省农科院茶科所内,严谨的科学实验,同一品种的茶树用不同的肥料进行培植。
广东省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内,数百个器皿内装着正在生长的茶树品种。
福建茶叶网9月27日讯:第二届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将于9月28日在英德召开,届时四方茶客纷至沓来,相聚品茗。
近些年来,英德红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英德红茶众多品种中当以“英红九号”最为著名,它深受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欣赏,曾被指定为皇室用茶,用以招待贵宾。作为后起之秀,英德红茶成为与祁门红茶、云南滇红齐名的中国三大红茶。
1956年,英德茶场首次引种云南大叶种成功,第一批现代化新式茶园就此诞生。首批英德红茶在20世纪60年代投向国外市场,便以其独特的鲜爽、浓烈风格和堪与印斯红茶媲美的优良品质蜚声海内外。
1961年,科技人员又从这批云南大叶群体中筛选出英茶1号-5号、英茶10号-19号,共15个无性系单株进行培育。由于茶科所地处英红镇,1964年科技人员对入选的单株重新命名为英红系列,其中英茶17号重新定为英红9号,品质最为优良。此后20年间,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英红9号的品种改良工作一直在持续,却进展缓慢。
1982年,以李家贤为首的育种团队,对英红9号等5个品种开展品比试验,1985年在湛江对英红9号等11个品种开展区域性试验。从此,英红九号开始步入发展的高速时期。1986年被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并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基地,1988年1月颁发良种证书。谈及英红九号,李家贤教授更多的是感慨,“我们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些前人都是找不到名字的英雄。”
秋天的午后,天高云淡,整齐划一的茶园显得格外青翠,茶香漫过田野,四处可见穿梭忙碌的采茶人,灵巧的双手上下飞舞,不一会功夫,竹筐里便装满鲜嫩的茶叶。如今英德的红茶已经渐渐形成产业规模,英红镇上稍微有商业意识的人都开始转做红茶生意。近些年,涌现出积庆里、老一队、英玖红、上茗轩、英红、盈德茗等知名品牌。
时代不断进步,产品不进则退。当商人的注意力都还停留在英红九号上时,科技人员却早已开启寻找下一个英红九号的计划,因为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培育一个新品种需20年左右的时间。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里,有上千种改良后正在接受观察的茶种,科技人员每隔一段时间,要细致地记录每个品种的生长情况,并采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从前主要依靠人工杂交和自然杂交,如今,科技人员也会运用现代的分子先进技术,如细胞学、酶学、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等作为辅助手段,为早期鉴定提供一定帮助。
目前,广东省茶科所的大叶种红茶“优选3号”、中叶种高香红茶“鸿雁12号”、绿茶“青心1号”、高花青素红叶1号、2号等品种都极具潜力。看着这些长势喜人的“宝贝”,茶科所负责人方华春信心满满地说,相信不用多久,这里面将诞生下一个英红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