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婺城深山上的采茶客(组图)
早晨7时,采茶客背着采茶机上山,开始一天的劳作。
采茶机操作手是保证新茶质量的关健。
茶园地处高山,交通不便,刚刚采下的新茶,需要一袋袋背下山。
62岁的李大妈,是采茶客中唯一的女性,每天与男人一样承受着繁重的体力活。
采茶客的工资以日计算,由于报酬不高,采茶客的人数逐年减少。
隆隆的采茶机声,打破了深山的宁静,也给近似空巢的山村带来了一份活力。
福建茶叶网5月9日讯:清晨,雨后的浙中山区,满山翠绿,云雾环绕。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各个山村就像是一枚枚精致的纽扣,镶嵌在大山的腹部。在山村的四周,到处可见一垄垄碧绿的,又有点像波浪的茶叶树。在层层叠叠的茶园里,活跃着一支由留守农民组成的专业采茶队伍。
采茶客来自山外的农村,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也已过50岁。他们在沙畈乡采茶已有18年,每年农历三月中旬,茶园主们都会与为首的采茶客联系,邀请他们带着机器前来采茶。为首者便把10多名老搭档召集在一起,择日向深山茶园进发。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深山的茶叶有着超乎寻常的浓香,备受城市食客的热捧。山茶一年要采摘4次,采茶客从农历三月中旬开始,每过一段时间进山采一次茶。他们全年的采茶时间有180多天,每一次要采茶400多亩。一位盛姓采茶客说:“18年来,我们一共采了2.9万多亩的茶叶。”
采茶是一份辛苦活,时下,他们早晨7时开采,下午6时收工。在茂密的茶树丛中,两名操作手举着近20公斤重的采茶机剪去茶叶的嫩芽,机器举高了,茶叶产量减少,机器放低了,茶叶的质量下降,操作手的技术水平决定着新茶的质量。紧跟机器后面的采茶客则负责茶叶的运输,他们在狭窄的茶叶垄间,将一袋袋刚刚采下的茶叶背下山。
虽然每天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但他们获取的报酬并不高。除机器操作手外,一般采茶客的日工资为100元。他们说:“我们年纪大了,到城里打工也不现实,还不如当采茶客,不过也有人因嫌工资低选择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