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煮茶 品味长兴水口乡的慢生活

发布时间:2013-07-28 11:33:48 来源:浙商网  编辑:金靖 郎凯行 
 饮水煮茶 品味长兴水口乡的慢生活

图为位于长兴水口乡的大唐贡茶院。

    福建茶叶网7月28日讯:7月,浙江在线推出“美丽浙江·强镇榜样”采风活动,本站记者来到位于湖州长兴的水口乡。

    长兴县北部,距雉城镇14公里,三面环山的水口乡坐落于此。

  “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唐代陆羽曾在这儿修著名扬中外的《茶经》,书中所称的紫笋茶也盛产于水口乡。

  好茶不能缺了好水,水口乡顾渚山上灿若金星的金沙泉水,在唐宋时期就被列为供品,现产地被国家列为一级水源保护区。据载,唐宋时期以包袱裹茶,银瓶盛水,进贡宫延,盛况空前。

  水口乡境内清山秀水,岗峦叠翠,森林覆盖率达到80.4%,其间山野遍绿、涧溪交错,顾渚山景区更是银杏、金钱松、野大豆、白鹭、穿山甲等野生物种的生长地。

  水口乡历来民风淳朴,生态宜人。2006年,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称号,2004至2005年被评为省级卫生乡、省级生态示范乡,并先后获得市级卫生乡、市级生态乡、市级文明乡等荣誉称号,全乡50%的行政村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乡政府致力将水口乡打造成‘慢’旅游景区,让来水口乡的游客能真正的慢下来,享受自然。”水口乡乡长黄文娟说,要想让游客“慢下来”,不仅要靠优美的自然环境,还需要浓厚的人文情怀以及相配套的生活设施。

  茶文化说到底是一种慢文化,饮茶品茗最注重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繁琐而又精致的茶艺,需要操作者动作平缓,心思静谧,同样饮茶者也只有在小口啄抿,才能品味出茶中的意境。

  水口与茶结缘已久。唐朝时,陆羽隐居江南,他徒步来到水口乡顾渚山,惊叹于此处金沙泉的甘醇和一种紫色呈笋芽状野茶的奇香,于是就在山中结庐,潜心制茶研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首部茶叶专著《茶经》。

  唐广德年间顾渚紫笋被列为皇家贡茶,唐大历五年朝廷在顾渚山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皇家贡茶院。此后,历代文人墨客相继到此,品茗斗诗,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可以说茶因为有了水口而增色,水口因为有了茶而添彩。

  与此同时,水口乡还主动做好紫笋茶制作工艺的申遗工作,2009年紫笋茶制作工艺被成功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紫笋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顾渚村村民郑福年被评为“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水口乡徽州庄村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现有茶叶基地2000多亩。最近,徽州庄村将一座900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在保留原有浓郁的茶文化同时进行改建,使原有茶文化更加突出。改建后的文化大礼堂内摆设着一台台从古至今的制茶工具,用一组组图片的形式,诉说茶文化在徽州庄的演变,展现了村情村史,民俗文化等,突出徽州庄村的文化特点。

  在文化大礼堂的前方,是以三十多张实木方桌拼接而成的舞台,既经济又实用。舞台上方,一个颜色艳丽充满民族特色的小展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徽州庄村党总支部委员袁泉根介绍:“这是用来表演布袋戏的布景台,布袋戏是徽州庄的传统文化表演,今年在文化大礼堂已经表演了两场,场场人满为患。” (节选)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