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做大做强高山生态有机茶 老茶区发生新变化

发布时间:2013-06-11 13:20:17 来源:西部开发报茶周刊  编辑:周芸吉 
     原题:老茶区的新变化——纳雍做大做强高山生态有机茶观察

  1、300多年的种茶历史

  2、13年增长30万亩种植面积

  3、茶叶种植从散户增长到茶叶 企业56家

  4、生产成品茶从零散的几百斤 增长到近1380吨产值突破近 2.1亿余元

    福建茶叶网6月11日讯:一项项数据的变化,正改变着一个老茶区的历史。正如纳雍县农牧局局长蔡华所说:“纳雍茶产业已经进入了另一个时期,种茶面积和产量的猛增迫使茶区必须扩宽思路、开拓市场。”

  悠久的茶文化

  记者走在纳雍的大街小巷,感受到浓浓的茶文化。百姓们提着茶壶,坐在街边。或到茶庄品上一杯上好的春茶,在一个个县城难得一见有如此的闲情雅致。

  事实上,如果你对纳雍的茶文化有所了解,你就不会惊讶于这个问题。纳雍县是贵州的老茶区,生态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纳雍姑箐茶亦称“姑箐御茶”,相传为清代年间水西地区进奉朝廷的贡品,它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韵味深受人们喜爱。据清朝康熙1673年《贵州通志》载:“平远府茶产岩间,以法制之,味亦佳”。纳雍人自古有种茶品茶的历史,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县就有成片茶园和农户零星分散茶园近万亩,但大部分茶园呈荒芜或半荒芜状态,任随自然生长,自由采收,农户家庭手工加工,茶园严重退化。由于缺乏投入和引导,全县茶叶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茶叶产业未能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对茶产业的重视,将茶叶产业列为全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并邀请民革中央专家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及茶叶办的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全县茶叶产业逐年得到恢复与发展。

  依托茶文化做大茶产业

 

  四月,走在王家寨镇大冲村的茶山上,采茶工眼疾手快的采着大宗茶,片片茶青盛满了茶篓,一阵风吹来,福建茶商陈华俊投资的珠煌茶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飘来阵阵茶香。

  像陈华俊这样的茶企,在纳雍县有56家,有七家企业已经拥有加工厂房近万平方米,配套加工机械设备有260台(套),承包经营,能集中管理,并有初精制机械加工设备。“姑箐”、“康苠”、“府茗香”、“雍熙”、“富蒿”、“碧舟”、“雾翠茗香”等商标成为纳雍一张新的名片。“云雾翠芽”、“乌蒙碧舟”等多个等多个品牌在国际、国内的茶叶博览会、展览会、评比会上获得大奖。

  自2010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纳雍“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的荣誉称号之后,纳雍茶产业发展迎来了有一个春天。到目前,茶叶种植面积30万亩,投产茶园12万亩,有机茶认证面积1.8万亩。2011年,该县生产成品茶近620吨,产值近1.3亿元,所生产产品除满足省内市场外,远销广州、深圳、浙江、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2009、2010、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新建加工厂房11栋,购置清洁化茶叶加工生产线9条,保证了茶叶品质。据统计,2012年全县生产成品茶近1380吨,产值近2.1亿余元。所生产产品除满足省内市场外,远销广州、深圳、浙江等地。

  一叶茶青带动的致富梦

  4月23日,在纳雍县农牧局会议室里,来自全县各乡镇的茶企负责人同农牧局领导畅谈着今年的春茶产销情况,来自全县的二十余家企业讲述着今年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共同商议解决对策。他们当中,有当地的农民、转行企业、外资入驻,然而他们有着共同的梦,因为纳雍茶产业的发展而相聚于此。

  来自福建的陈华俊是纳雍招商引资的对象之一,来到纳雍后,他将家人一同带到纳雍,弟弟负责茶园的管护,而自己则负责跑市场。目前茶园面积已经近2000亩,除了春茶的加工外,他正在着手大宗红茶的加工,成为纳雍县大宗红茶加工“第一家”。陈华俊告诉记者,在纳雍投资很放心,这里有悠久的茶文化和独特的地理资源,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信心将企业做大做强。在他的茶园里,每天都会有几十个工人,有负责才茶青的,还有帮忙管护的。一位采茶工告诉记者,每天可以采摘3斤左右茶青,按照每斤50元的收入,可以有150元,现在大宗茶开始采摘后,采茶时间可以延续到8月,再也不用考虑农闲时无事可做了,在家门口打工,既可以照顾家里又可以有不菲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对于本地企业纳雍县大自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在今年高端茶广受影响的背景下,企业似乎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今年生产的4吨左右干茶几乎卖空,而且价格保持在1300元每斤,与去年同期价格持平。总经理陈强还遗憾的告诉记者,目前还是产量上不去,要是能够在加工能力和产量上有所提高,将会增加企业的收入。目前,大自然公司所生产的茶叶以高山生态有机茶为依托,已经远销欧洲,茶叶带来的致富梦不再是幻想。

  链接:纳雍县大力发展茶产业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涉农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有机茶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保证全县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需要,负责制定全县茶叶发展规划、技术培训和茶叶生产的技术指导。

  (二)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坚持把茶叶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发展、鼓励,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能力,争创发展新优势,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在发展环境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部资金、人才投入,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县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作为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低产茶园改造、新建茶园、标准化名优茶加工厂房建设和品牌打造、技术推广等。采取贷款贴息扶持、奖励性扶持、项目扶持等政策,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茶叶产业倾斜。如财政扶贫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生态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通过整合项目,聚集资金,群策群力,从而加大茶叶项目投入,扩大茶叶生产面积,提高茶叶效益实施。

  (三)培育茶叶加工龙头企业

  采取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壮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加快茶叶产业化进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周围千家万户茶农,成立茶叶公司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茶叶加工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档次,基本形成具有本县地方特色明显、生产规模大、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茶叶产业化经济格局。

  (四)培育品牌,发挥品牌优势

  纳雍茶叶应走精品名牌之路,进一步抓巩固、抓提高和抓发展,加大宣传力度,要在效益上下功夫,上批量、上档次、上规模。与此同时,要加快建立名牌茶叶标准,统一包装。建立茶叶产销服务体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如因特网、电视、报刊、文艺等),开展宣传促销,利用现代手段,提供产销信息。在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窗口。通过批发、直销、经销、代销等多种形式搞活流通。

  (五)强化科技兴茶能力

  (1)聘请中茶所、省茶科所专家1-2名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技术顾问,指导茶叶生产发展,培养技术人才;(2)增加县级茶叶专业技术人员5名,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加强对基地生产技术指导;(3)在重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设立茶叶工作站,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培训配备茶叶技术辅导员2-3名;(4)每年有计划地举办各类茶叶技术培训班和组织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不断提高茶叶技术人员与广大农民生产者的素质。

  (六)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围绕茶叶行业,推动相关的企业之间、同类基层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技术科研推广机构之间的联合,以及跨行政区域、垮行业范围的联合,在行业自律、制定标准、加强对“纳雍雾茗”茶叶商标和品牌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成立纳雍县茶文化研究会,研究与宣传茶文化,探索纳雍茶文化,重视茶文化的提升,加强茶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兴办茶艺活动,宣传茶的医疗保健知识和品茶喝茶的方法,规范、引导和促进茶叶消费,提高种茶人、爱茶人和喝茶人的素质,发掘与研讨纳雍茶文化的渊源,全面促进纳雍茶叶产业的振兴。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