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利用茶文化 加快毕节茶产业多元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3-06-11 13:07:03 来源:西部开发报茶周刊  编辑:聂宗顺 
    福建茶叶网6月11日讯:根据毕节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到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00万亩,茶叶综合产值达50亿元。要确保这一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除了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把茶叶产品变为商品,才能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为此,我们必须利用茶叶与文化息息相关的特性,切实加强对毕节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资源进行发掘与利用,努力让这些茶文化为毕节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服务。

  为了切实抓好茶文化的发掘与利用,我们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毕节拥有多彩的茶文化资源,是一批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利用祖先留下的不可再生的茶文化资源任务十分繁重。为此,各地必须深化对保护和利用茶文化资源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精心组建茶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领导机构,尽快制定《毕节地区茶文化资源保护办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全区茶文化资源保护地及内容,并积极做好省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认证;另一方面将茶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纳入对各县(市、区)茶产业发展目标考核内容之中,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列支部分工作经费,确保茶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积极邀请国家、省有关茶叶专家前来毕节考察,精心发掘和整理毕节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资源,并登记编号、建立档案、科学评价,使其真正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宝贵财富。要在对茶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并着重抓好掀开乌撒烤茶文化、奢香茶文化神迷面纱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有效接受毕节古老的、独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熏陶,进而服务于毕节试验区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充分利用电视剧《奢香夫人》在中央电视1台的热播,全力加大对毕节茶文化的宣传,努力让不同地区、不同国籍的人们都关心、了解毕节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进而参与毕节茶产业发展,喜爱毕节茶叶产品,提升毕节茶叶知名度。

  四是定期举办“生态原茶·香溢乌蒙-毕节试验区茶文化博览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茶艺大赛、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在茶与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做到保护和利用茶文化资源、推进茶产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五是结合毕节历史文化久远的贵州宣慰府(大方县境内)、赫章可乐夜郎遗址、威宁鸡公山彝族墓葬遗址、毕节大屯土司庄园;喀斯特地貌突出的织金洞、大方九洞天;高原明株-威宁草海,民族圣水-黔西支嘎阿鲁湖;红色旅游胜地-毕节市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贵州省抗日救国军旧址、七星关战役遗址,大方县将军山战役和猫场战役遗址,金沙县钱壮飞烈士墓,赫章县哲庄坝战役遗址;天然花园-百里杜鹃、天然草坪-赫章韭菜坪;国家级森林公园-毕节市拱拢坪森林公园、赫章县水塘堡森林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威宁彝族摄泰吉舞蹈、纳雍苗族滚山珠舞蹈;独特的地理环境-鸡鸣三省(毕节市境内)、乌江第一漂(纳雍县总溪河)等旅游资源的开发,积极推进旅游观光茶园及茶文化风情园建设,使之发挥窗口宣传作用,提升毕节茶产业地位。

  六是根据全市茶产业发展需要,加大茶叶品牌、茶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并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选择基础雄厚、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生产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逐步塑造一批集生产、贸易、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社),使其销售额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超过千万元乃到亿元,增强市场竞争力。

  七是加强茶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项目资料的编写工作,并积极寻求中央、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毕节茶文化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掘,进而更好地服务于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毕节市农委)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