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大力发展设施茶业 努力提高茶叶品质
1、茶树种苗繁育设施。2008年在长乐坪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建穴盘温棚育苗基地100亩,年可繁育无性系穴盘茶苗4000万株以上。
2、茶树保温栽培设施。2010年在渔洋关麻溪冲建大棚早茶示范基地20亩。
3、茶园排灌、道路设施。全县有3.5万亩茶园修建了排水沟、蓄水池、供水管、运输道和作业步道,其中1.2万亩茶园安装了喷灌设施。
4、茶园管理机具、设备。截止2012年底,全县茶叶采摘、茶树修剪、台刈等机械达到9833台。植保机械1516台套,其中电动喷雾器177台,动力喷雾机89台,动力喷雾喷粉机47台。太阳能杀虫灯1203台。中耕除草施肥机械406台套。开沟抽槽换土机械66台。
5、茶叶加工机具、设备。茶叶加工厂均配备了比较完善的茶叶初精制机械,茶叶加工能力和加工工艺水平明显提高。
设施茶业配套技术应用情况
通过发展设施茶业,五峰县示范推广了一系列茶叶生产的新技术,增加了茶业科技含量,提升了生产管理水平。
1、研究开发了茶树轻基质穴盘温棚育苗与移栽新技术,其相关技术标准已省质监局批准为湖北省地方标准。近几年来五峰县五212新品种繁育及大田栽培主要采用此项技术,该项技术已在湖北宜昌、湖南吉首、河南淅川等地推广。
2、大田温棚早茶栽培示范取得成功。通过示范,基本掌握了大田温棚早茶栽培的配套管理技术,春茶开园时间可提早15天左右,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3、示范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茶园管灌和喷灌技术在部分集中产区得到应用。
4、茶园机械化管理大面积推广应用。茶园机械修剪、采摘技术已推广到全县7个乡镇、85个产茶村及1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园机械作业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从茶园新建、老园改造、茶园管理、树冠培养、植保灌溉到茶叶采摘等茶叶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示范面积4000亩。
5、开展了茶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与新设备的推广示范。五峰县采花茶业公司研究开发的名优绿茶自动化生产线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茶叶连续杀青机、提香机、发酵机、色选机等一批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新机具在部分重点茶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
设施茶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1、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步伐。如茶树轻基质穴盘温棚育苗与移栽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了茶树种苗繁育的新突破,育苗周期由露地扦插繁殖的13个月缩短为6个月左右,扦插成活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一倍以上,大田移栽成活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目前五峰县采用此项技术已繁育推广五峰212等茶树新品种近2万亩。
2、提高了茶园单位面积的产出水平。通过兴建茶园灌溉设施和实行机械化修剪、采摘等作业管理,亩平可提高产量20%以上,亩平增加收入300-500元。采用保温栽培开发早茶的茶园,亩平增收达1500元以上。同时,茶园管理机械的推广普及,大大减轻了茶农的劳动强度。
3、促进了茶叶品质的提升。茶叶加工生产线和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既确保了加工过程的清洁化,又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对稳定提升五峰茶叶品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改善了茶叶生态环境。一方面通过兴建茶园排水沟渠,可大大减轻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杀虫灯和推广绿色防控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农药的污染,有利于保护茶叶生态环境。
五峰县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县成立了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茶叶产业及设施茶叶相关项目的统筹协调与组织设施。
2、加大投入力度。主要通过统一规划,整合农业、国土、水利、财政、发改、环保等方面项目资金,用于改善茶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配备茶叶加工、茶园管理、绿色防控等新机具、新设备,近几年每年用于设施茶叶的投入在2000万元以上。
3、开展示范引导。为加快设施茶叶发展步伐,全县先后在腰牌、麻溪冲、青岗岭、汉马池、香东、大房坪、星岩坪、杨柳池等地兴办了一批设施育苗、茶园喷灌、保温栽培、道路配套、绿色防控的示范样板,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4、强化技术培训。以茶园机械化管理、茶叶加工新机具应用、茶园绿色防控为重点,巡回到各茶叶产区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促进了设施茶叶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5、完善服务体系。目前已有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的茶机专业合作社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5家。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1、发展设施茶业的投入不足。 虽然通过整合各方面项目,改善了部分茶区的设施与装备水平,但要高水平整体推进设施茶业的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2、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体制与设施茶业、现代茶业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3、茶叶科技队伍力量薄弱。主要反映在人员少,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技能亟待更新。
关于发展设施茶业的几点建议
1、建议编制设施茶业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方案。
2、加强设施茶业的技术培训与信息交流。
3、筛选确定重点茶叶设施项目、技术,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加强示范引导。
4、制定支持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服务队的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