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酉阳红井茶产区,探究红井茶现状及将来

发布时间:2013-05-06 11:04:00 来源:重庆新闻网   编辑:吴大全  
     福建茶叶网5月6日讯:红井茶产区主要在原来红井乡,包含现状铜鼓乡红井、幸福、铜鼓等村组,茶山面积在2000亩以上,有住户800多户。作为重庆酉阳县传统的最大茶叶产出地之一,长期以来,曾经享誉一时的红井茶很长段时间淡出酉阳人的视野,风头被其它产区盖过,以至于独居深山,默默无闻了。日前,记者前往红井茶产区,对红井茶现状及将来进行了一番探究。

   春茶丰产惠及茶农

   刘仁海是铜鼓乡红井村支部文书,在红井茶从茶树上的叶芽到袋装面世过程中,刘仁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年的红井茶尤其是高品质的红井茶,都需要经过他的炒制加工,他所经营的茶叶炒制店,是较高价位高品质红井茶的唯一加工点。

   今年3—4月,刘仁海从当地茶农手里总共收购了1200余斤的鲜叶精心手工炒制。“鲜叶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茶叶档次,所以鲜叶购进的价格也分为3种。”据刘仁海介绍,今年鲜叶每斤的收购价,分别是30、50、80元。在不到一个月的春茶采摘、炒制时间里,刘仁海一共炒制出300多斤成品茶。随后按照不同的质量标准,分别以每斤成品茶300、500、800元的价格出售,实现15万余元的销售额。“剔除炒制加工的成本,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就有5万余元的纯收益。”

   同样,当地茶农也从中得到了不小的收益。当地村民冉启宏仅靠采摘鲜叶卖,就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有了6000元的收入。据村民们介绍,当地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采摘鲜叶也卖了2000多元。记者粗略估计,连同当地茶农自采自炒自销的产值在内,红井茶目前总的产值接近100万元。

   茶乡没落资源浪费

   然而,不管是5万元还是几千元的收入,对于曾经以茶享誉渝东南的红井茶产区村民来说,这个数字有太大的心理落差。从上世纪50年代起,这个产区就开始大规模种植茶树,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产区形成了有近百人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所有的村民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茶农,管护茶树、勤采勤摘,是所有村民一年农活的重点。然而自从21世纪前夜茶叶公司因人为因素停产后,红井茶的名气就成为了过眼烟云,茶农们随之不得不将注意力转移,茶山渐渐荒芜,只有一段茶叶公司产房遗迹,还在见证红井茶曾经有过的辉煌。

   红井茶产区2000多亩茶山,如今还有多少村民在进行日常管护呢?刘仁海给的乐观答案是10%。管护的质量,决定了茶叶的质量。

  暗香浮动生机勃勃

  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悠久的茶叶经济传统,红井茶的再次崛起,就只剩下茶农的积极性和引导规范了。

振兴红井茶经济,重现红井茶辉煌,这个计划一直在刘仁海心里盘算着。去年年底,刘仁海终于迈出第一步,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致力于引导茶农规范茶树栽植、管护和销售。“仅以春茶这一季来算,2000亩茶山,亩产200斤鲜叶,均价50元一斤,茶农鲜叶采摘户均就能实现3万元。40万斤鲜叶,可以炒制出10万斤成品茶,均价500元,红井茶就能实现5000万元的产值。”刘仁海给记者算了这笔账,是以目前现有的茶山资源为前提的。他介绍说,茶山管护其实不需要太多精力,只要村民们稍加管护,平时依然可以外出打工,只要到采茶季节特别是春茶季节及时回来采摘鲜叶就行。

他希望有企业或者个人加入到这个产业中来,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统一育苗,统一红井茶质量标准,规范炒制加工,统一包装上市。刘仁海已经尝试做了红井茶产品的包装,做工精细,极为用心。他希望县级相关部门能够认识到红井茶的发展优势,以及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潜力,给予红井茶资金和政策扶持。

关于明年,刘仁海早早做好了打算。他计划明年大幅提高鲜叶收购价,炒制更加优质的红井茶,刺激一下当地茶农的积极性,也为恢复红井茶昔日辉煌提下神。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