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调结构 “小茶叶”长成“大产业”

发布时间:2013-04-19 10:54:51 来源:济南日报  编辑:隋继泉 邵明红 
    福建茶叶网4月19日讯:泰山脚下的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北马套村静谧而清秀,然而在该村的立泰山茶园内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人来车往。大棚内采茶姑娘们正双手麻利地采摘春茶,她们额头上的汗珠沁着辛勤,一篮篮鲜绿的茶叶就在她们一次次重复的举手投足中被送到山东立泰山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点着钞票的茶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万德镇因地制宜调结构,规模化发展茶叶特色种植,使公司、基地、农户三方联动,“小茶叶”长成大产业,促进了茶农增收,也使“南茶不能北移”的说法不攻自破。

    在北马套村,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肖淑荣掰着手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种茶叶第二年可有收益,第三年可收回成本。一亩茶园的收入可抵上种植粮食作物的6—8倍。北马套村处在泰山脚下,空气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污染少,土壤气候适宜茶叶生长,茶叶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万德镇,以北马套村、坡里庄为核心区域、通过转租承包、土地流转发展茶叶种植的就有坡里庄、万南、张庄、大韩、拔山等七个村,土地流转近千亩。据统计,全镇茶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多亩,其中白茶1600亩。

    万德镇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借助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转租承包的方式,使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逐渐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北马套村茶叶种植基地、合作社社员和农户投入近百万元,为茶叶扣上大棚。山东立泰山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茶叶清洁化加工厂,目前该厂的茶叶炒制加工设备已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形成了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一条龙,茶农不出村就可点钞票。

    为保证茶叶质量,南湖玉露、立泰山、玉树春、莲心雪芽等公司,引进乌牛早、福建大白、鸠坑、安溪白等系列新品种,打破南方茶在北方“水土不服”的说法。北马套村茶叶种植基地推行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采茶标准、统一收购销售的“六统一”模式,大力推广施用农家肥、复合肥、牛粪、鸡粪,化肥施用不超过年施肥量的20%,建起六个大型沼气池,推广生物防虫、物理防虫技术,并对茶叶加工环节全程监测,形成无公害产出,标准化生产制作。此外,立泰山茶业公司还建起了200平方米评茶室、品茶室和采摘娱乐园,将茶叶产业和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在万德镇万南村,新规划的120亩土地正在开沟施肥种植“安溪白”。种植规模扩大了,基地也随之不断壮大。马套、坡里庄、拔山、大韩逐步成为标准化茶叶种植生产示范区,小茶叶真正变成了响当当的大产业。

    万德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仅解放了农民,也为茶企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集聚效应凸显。“立泰山”、“灵岩绿”被认定为省、市级著名商标,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万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盛利说得好,“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效益,那就是要转变观念,调整种植结构,什么划算种什么,在山坡地上发展茶叶种植确实是一条富民之路,值得推广”。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