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价格回归理性 今年高端茶一上市就遇冷
3月19日,苏州市物价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今年在市场大环境影响下,3月中旬,在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首批上市的碧螺春茶叶实际售价为每斤2200元-2400元,与去年2800-3000元价格相比,跌幅超过20%;同期,毛茶收购价格跌幅更大,从去年的每斤300元跌至今年的200元,跌幅超过30%。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茶叶市场,从多家终端市场商家了解到,2002至2012年间,碧螺春茶价格呈现出逐年大幅上涨态势,首批上市茶叶售价从2002年的每斤300元逐年上涨至去年的3000元左右,价格涨了9倍。直到今年,持续大幅上涨态势中止。在武汉一处茶叶专卖店,某品牌一盒茶叶标出万元左右的高价,净重只有500克,负责销售的许经理告诉记者说:“去年这款茶叶还没上市,就接到了来自政府和企业大量订单。现在都已经3月底了,订单寥寥无几。”做了不下十年年茶叶生意的长沙茶叶商胡先生说,他刚刚收到从浙江发来的龙井茶。和去年相比,这批货的收购价下降了5%至10%,相应的零售价也跟着下降,“去年这个时候要新茶的电话不断,绿杨春‘明前’茶价格1980元/斤还要排队,今年给熟客送上门,结账价顶多1000元/斤。”
虽然高端茶的价格下跌,但销量依然不容乐观。多位茶商表示,往年龙井等高端茶刚上市,是最好卖的时候,一些公司、企业会选择用茶叶来“联络感情”,而今年高端茶的销量普遍下降两成左右,有的品种下滑了一半。一家茶叶专卖店的店主叹息说:“现在公款不敢买,送礼的在减少,新茶价格上不去,销量也大幅下降。”
在广州做茶叶生意两年多的王先生认为,平时所谓的“高端茶”可以卖得贵,全是因为有市场,“送礼的人不在意价格”;现在“送礼潮”退去,茶商失去了这部分消费的主力军,这对销售的影响很直接。价格泡沫早晚都会破灭,如去年拍出18万元的一斤“天价龙井”,今年“第一锅”在线上拍卖价格只拍出3万元。同时,往年备受关注的茶王拍卖会今年也宣布取消。湖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李传友认为,公务消费、送礼消费曾一度是高档茶消费主力,对高端茶走俏起到很大推动作用,造成茶市“虚火”。今年高端茶一上市就遇冷,说明中央精神落实效果正在显现。
高端茶叶“量价齐跌”,让不少茶商改变经营策略。作为中国绿茶主产区的湖北,一些大型茶企被倒逼转型,不断扩大产品种类,重新定位产品价格,以求在大众市场谋求份额。
“没办法,去年年底开始,政府的一次性采购就大幅下降,往年的高端茶叶礼盒,根本卖不出去。销量缩减了4成以上”。钱姓老板坦言,本地一政府部门,往年都是预订十几万元的高端白茶礼盒,但今年干脆取消了,一分钱的订购也没有。
截至目前,他的高端茶叶的进货量少了20%,今年打算主攻中低端市场,高端茶叶估计只能根据市场行情另做打算。因“三公”消费减少及提倡“节俭风”的原因,今年买春茶送礼的人也少了,但买茶喝的人增多,中低端价位的春茶更受青睐。
据相关机构统计显示,目前有近2000家投资公司介入茶领域,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扩大26%;茶产业广告投入由十年前的不到1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40多亿元;茶产品包装行业由原来在食品类包装的第37位,跃升为仅次于烟草的第二位。在高端茶叶遇冷的今天,茶商应该适当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中档茶叶的比重,在包装上和节约成本上下功夫,生产出老百姓消费得起的好茶。
茶叶在中国原本是最普通的饮品,贵贱之分不是靠价格,而是靠饮茶者的文化底蕴和口味来区分。高端茶品的识别不仅包括有关的营养、健康、口感等产品功能,还有时尚、优雅、潮流、个性等价值。”业内专家表示,高端品牌的识别不是企业的自说自话,它需要获得消费者的内心认同,通过共鸣建立起品牌文化,让顾客为高端茶品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