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场难觅春茶 茶树因干旱成了干柴

发布时间:2013-03-29 17:32:58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李凤 罗尹 陈志  
     福建茶叶网3月29日讯:昨(28)日,本报报道了自去年入冬以来,内江市降水持续异常偏少,出现冬春连旱,导致今年内江市场春茶难觅。昨日中午,记者从内江市春茶主要供应地威远县小河镇获悉,干旱不仅让茶园减产,而且茶叶质量也有所下降,不少农户打算转型。

  另据了解,昨日下午3点30分,内江市气象台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相关部门也启动了抗旱3级应急预案。田枯:万亩茶园“喊渴”昨日下午2点过,记者到达小河镇,先后探访了五四茶场、铁厂村茶场,据悉这两家茶厂加起来近2万亩,均因气候干旱,导致茶叶产量较低。

  家住五四茶场的杨明贵,今年46岁,在茶场工作已近20年。在他的印象中,茶场的茶叶产量,从未像今年这样低。记者在他管理的茶园看到,地面上出现了裂口,干枯的叶子遍布茶园。在不少茶树带中,还有镶嵌有泥黄色的枯茶树。“都是干死的,很久没下雨了,这种泥质土壤耐不住旱。”杨明贵说,从去年冬季至今,雨迹罕至,能灌溉的茶园,都已经灌溉了,但现在连抽水泵安装地——大河沟也没了水源。

  家住铁厂村茶场的吴永雄,约承包了120亩山坡,全部用于种植茶树。由于他承包的山头海拔更高,他的茶园更缺水源,“你看,差不多50亩的茶树,都干成柴了”。

  减量:茶园亩产降低大半

  “往年这个时候,蓄水池的水差不多有2.5米深,现在都是我们去找的水,来把池底淹住,免得池底爆裂。”记者看到,由于很久未盛水,杨明贵茶园里的蓄水池池壁出现了裂缝。此前的灌溉管网,也因没水沦为“摆设”。

  冬旱、春旱交加,随之影响的是茶叶大幅减产。“往年雨水之后,就开始采茶,采到现在能卖3万多元,今年只卖了约3000元。”其实,杨明贵的茶园还有部分茶树在抽出嫩芽,但杨明贵说,这些茶叶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有经济价值的。

  “雨水不够,茶树抽不出我们要的嫩芽,直接长成了叶子,如果卖这种叶子,连成本都赚不回来,所以都直接不要。”今年,吴永雄采茶至今,也只卖了5000元。

  “今年的产量差不多减半了,往年同期可以产500吨茶叶,今年只有300吨。”“复立茶叶”公司老板曾成民此前告诉记者,该公司的茶叶产量受旱影响严重。同样,“高山云雾”茶叶老板曾成高也说,今年其公司下属的茶园亩产约降低80%。

  影响:茶农打算转型

  按照通常的市场规律,商品的供应量减小,价格往往会上涨。然而,杨明贵和吴永雄都不看好今年的茶叶价格走向。“今年雨水太少,长出来的茶叶质量不如以往好,要涨价很难。”杨明贵说,今年他种的普通茶叶,鲜叶价格为三、四元/斤,价格与往年持平。对于价格的后期走势,他认为很难实现抬头。

  往年,吴永雄靠卖茶叶,可以收入6万元左右。但客观的数字下,有巨大的成本和天气风险。“种茶树基本是靠天吃饭,每年的人工费要占产值的55%,肥料、农药等约占30%,除去卖茶的一些开支,纯利润占比不到10%。”吴永雄说,改种经济树木的想法在他心中酝酿已久,但由于资金问题,他还未实施这个想法。

  “有很多茶园都该种经济树林了,收入很高,对天气的依赖也比较小,像我这样种茶树,天气一干旱,就只有亏本。”杨明贵也曾有些想法,但因种种因素放弃了。站在茶园里,杨明贵说,他很希望没有夏旱,“如果有夏旱,很多茶树都会保不住。”

  措施:水库开闸放水

  昨日下午3时30分,内江市气象台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随后,内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启动3级应急预案。

  内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潘勇告诉记者,内江已召开旱情会商会议,对旱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把旱情上报市委、市政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

  据了解,3月27日下午4时,伴随着古宇庙水库闸门的徐徐开启,一年一度的沱灌灌区的春灌供水工作拉开了序幕。另外,气象部门已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一旦抓住有利时机将实施增雨抗旱作业。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