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一历史名茶遭山寨产品围剿 整合陷困局
何洁是恩施玉露茶叶集团旗下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她称,现在市场上打着恩施玉露的茶叶绝大部分是 “山寨货”,都不是蒸青工艺,纯粹在挂羊头卖狗肉。
茶叶制作工艺主要分为炒青、烘青、蒸气杀青等几大类,其中尤以蒸青最为复杂,通过该工艺制出的茶叶品质与香型独具一格。恩施玉露就是我国保留下来的少数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与《茶经》所载十分相似。在清朝,与“西湖龙井”、“黄山毛尖”并列为清代名茶。
由于独特的富硒环境与制作工艺,1965年,恩施玉露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然而,改革开放后,由于品牌保护不力,恩施玉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复兴这一全国名牌,进入新世纪后,恩施州政府从生产、制作、销售、包装等各个环节对恩施玉露进行重塑,并初见成效。2006年,恩施州申请对恩施玉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第二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之后几年,该茶又先后被省农业厅等评为“湖北十大名茶”和“湖北第一历史名茶”。
25日,记者走访了恩施州最大的茶叶市场,市场里已经有不少新茶上市。转遍整个市场,几乎所有的门面都在出售恩施玉露茶叶;令人吃惊的是,不少商户都用普通的炒茶假冒恩施玉露销售。昨日,在武汉市的几大茶叶市场,类似的乱象也随处可见,打着恩施玉露茶叶的包装随意就可以买到,散茶随意可往包装盒子里装。
“我们绝对不是在为自己的公司叫苦。”何洁称,“我们最心痛的是恩施玉露的这个牌子,这样下去恐怕又会得而复失。”她说,市面上销售的所谓恩施玉露茶九成以上不是真玉露,真玉露必须通过蒸青设备杀青,鲜叶必须产自国家规定的芭蕉侗、五峰等几个区域,制作上把茶叶加工成松针形状,三者缺一不可。一套蒸青设备就需要投入数百万元,全州只有几家公司建起这样的生产线。“没有蒸青设备怎么可能产出蒸青茶呢?假冒的玉露只是摹仿松针的形状而已。”
记者了解到,2010年,恩施州由州茶叶协会牵头,成立了恩施玉露茶叶集团,将全州所有能产玉露茶的公司全部纳入该集团,恩施市政府有条件同意润邦茶业独家使用恩施玉露地理标识。茶叶协会希望,茶叶加工企业与润邦茶业开展合作,由润邦茶业对其它公司进行技术指导,统一工艺、统一包装、统一检测,统一产品定级,最终保证合格的玉露茶进入市场。
然而,政府良好的愿望被无序的市场所打乱。昨日,恩施茶叶协会一位姓周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茶叶协会也为市场上恩施玉露鱼龙混杂的乱象而倍感苦恼,质检未统一,包装随意卖,现在全州有一百多家茶企,加上茶厂、专业合作社、专业户有近两千家,而加入恩施玉露茶叶集团的不足十家。他说,目前,州茶办与茶叶协会已经看到了这些不好的苗头,协会正在换届,换届后将着力整顿这一乱象。
润邦茶业副总经理谭书玲称,去年该公司销售额达到了1.2亿元,近八成是恩施玉露,其中6成销往省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恩施玉露销售明显受阻,不少消费者都因害怕买到假玉露而转买别的品牌。谭书玲无奈地表示,“如果恩施玉露牌子再这么砸下去,公司今后将把精力重点放在富硒茶的生产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