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秭归三峡移民种茶叶致富的建东样本
“前段时间因为结肠炎住了几天院,如今身体痊愈,就准备一下开春要用的生产工具。”老杜说,自家种植2亩茶园,年收入1万余元人民币,加上享受“新农合”和“新农保”政策,老两口的生活过得还算“滋润”。
建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胜介绍说,移民搬迁过来以后,习惯了码头生活的“渔民”突然变成了农民,杜开新和其他移民感到有些不适应。最开始几年,移民曾先后种粮食和柑橘,但难以脱贫致富。
经过深思熟虑,移民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全村率先改种茶叶。村里给予大力支持,为他们引进优良品种,并聘请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依托政策扶持和技术扶持,这些移民逐渐成为建东村先行富裕起来的群体,并成为当地农民种茶致富“带头人”。
“全村年平人均纯收入约5000元左右,但是移民户都远远高出了这个平均值。”李胜自豪地说,不仅如此,移民还带动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1500亩,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成为当地农民最稳定的收入之一。李胜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正着手准备引进白茶种植,如果成功的话,移民的收入将再翻一番。
除了茶叶,移民的另一项稳定收入是劳务经济。男人外出打工,由老人或妇女打理茶园,这在移民户中是很常见的现象。茶叶和劳务经济给移民户带来了家庭90%以上的收入,很多移民户的年收入都超过了5万元。
冀敏一家就是这种依托茶叶和劳务经济富裕起来的代表。今年已经44岁的冀敏身材苗条,皮肤白皙,看起来只有30岁左右。冀敏说自己的“驻颜秘方”是心态好加跳舞。原来,冀敏的丈夫杜红和儿子都在外打工,她负责打理家里两亩茶园,全家年收入少则5万元,多则10万元左右。由于农活不多,冀敏闲时就和邻居们凑在一起跳跳舞。
入夜,冀敏搬出音响,与邻居们在寒风中翩翩起舞。看着妻子婀娜的舞姿,杜红军心里是满满的幸福与喜悦。(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