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溪茶市六大“风向标”

发布时间:2013-01-16 20:30:13 来源:安溪报  编辑:佚名 

福建茶叶网1月16日讯:2012年是安溪县茶产业发展进入创新提升、转型跨越的关键年。盘点一年来的茶业大事,可谓亮点频频。然而,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各大茶类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周边产茶区的冲击,这一年也可谓艰难多多。从总体上看,这一年安溪茶市呈现出六大“风向标”。

1.茶安全:全产业链把控茶质量

2012年,质量安全触动着茶行业的敏感神经。2012年4月份,某环保组织发布茶叶农残报告,引发了“合格茶被误读”的茶叶质量安全风波。在“农药残留”不等于“农药超标给茶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选购茶叶的重要考虑因素。

品牌茶企日益重视茶叶自检,纷纷加强茶叶检测实验室的建立。不少品牌茶企甚至发起的全程质量安全联盟,实现无缝隙地确保卫生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茶叶种植、加工等环节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2.茶金融:茶业龙头冲刺上市特色融资突破瓶颈

继天福茗茶去年成功登陆港交所之后,谁将成为内陆茶叶第一股就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全国不少省份也纷纷出台茶产业发展意见,培育茶业龙头上市。八马、日春、三和、中闽魏氏、华祥苑、大自然等安溪县茶企,都已冲刺在资本市场路上。

2012年10月上旬,民生银行厦门分行为安溪茶产业城市商业合作社授信5亿元人民币,首期1亿元人民币,成立互助合作基金,助力安溪茶产业的发展。

3.品牌外销:贸易壁垒加剧茶界转向品牌输出

2012年年初,因欧盟提高中国茶叶入境门槛,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茶叶在福州口岸被暂停出口。3月份,日本针对茶叶中三唑磷的最大残留限量由0.05ppm降低为0.01ppm,提高茶叶进口门槛。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针对中国所设的门槛,是国际贸易壁垒,新标准的出台,不仅增加了中国茶叶输欧的成本,也带来新的风险。

在风险加剧、成本上升的时候,不少茶企关注品牌输出,提高产品附加值,闽茶企自有品牌的中高档专卖店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崛起。安溪铁观音欧洲营销中心在法国正式开业,安溪铁观音集团等茶品牌已在境外开设专卖店,八马茶业、三和茶业等品牌茶企也积极谋划着茶品牌的国际输出。

4.扩渠道:大量茶企开始网上“圈地”

今年来,越来越多的茶企卷入网销领域。去年不少茶企都热衷于谈论加盟店扩张的速度,而今年,大家关注的重心开始转向网上销售领域。从官方商城,到天猫、京东商城、拍拍网、拉手网……各种网上销售渠道都开始被采用,茶商们越来越不安于就单一的网上渠道来卖茶。

5.涉茶营销:茶配套产业关注品牌化

2012年7月下旬开始,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联合中国社科院工经所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茶都(安溪)茶叶茶配套商品博览会组委会,开启2012年“福建十佳茶具品牌、十佳茶叶包装品牌、十佳茶机械品牌”大型评选活动。历时近3个月的评选,近千家茶配套品牌报名参与,引发了各界对茶配套品牌的关注。

6.科技化:雨天照样能做茶

2012年下半年,茶行业对雨天做茶展开了积极探索,安溪县政府牵头拨出经费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中,乌龙茶初制自动化生产线面世引发了各界的关注。该机械不仅解决了雨天做茶,还解决了茶叶生产的用工问题,并做到茶叶原料不落地,能够克服茶叶生产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问题,有利于茶叶的清洁生产。

把茶叶做成茶枕、茶酒、茶冰激凌、茶月饼、茶饮料……茶叶深加工今年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茶企重金投入茶叶深加工领域。与此同时,茶叶健康功效的研究热潮也已在行业内兴起,众多茶品牌纷纷与权威机构展开茶叶健康功效的研究。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