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将以市场为导向抓好茶叶标准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3-01-08 13:18:02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廖其刚 

福建茶叶网1月8日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中一个重点方向就是要实现标准化。近年来,凤冈在农业标准化尤其是茶叶标准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当前,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中,笔者就凤冈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和衡量标准,强力推进茶叶标准化再上新台阶谈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高标准规划。要坚定"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的信心和决心,紧紧抓住东茶西移和省、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力争在两年内把"凤冈锌硒茶"公共品牌创建为国家驰名商标。到2015年,全县建成茶园基地5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8-10万亩),高标准实现全县人民"人均1亩茶、户户奔小康"的目标,茶叶年产值达到30亿元,实现综合收入40亿元以上。建成年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规模化、清洁化加工厂30家和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小企业集群,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加工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建成一个集交易、展示、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黔东北区域性茶叶交易中心,形成较为完善的营销经营网络。

二是必须强化基地标准化建设。要坚持"土地适宜、集中连片、重点突出、分步推进"的原则,优化茶叶生产布局,加快永安-新建-土溪-绥阳-龙泉和花坪(石径)-龙泉-何坝-进化-琊川-天桥-蜂岩两条"百里茶廊"产业带建设进度,加快在绥阳金鸡、何坝水河、蜂岩巡检、土溪大连等基础较好的地方建设茶产业示范带,集中力量扶持1000亩以上的规范化示范基地和1万亩以上的茶叶产业专业村,重点扶持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茶园,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支撑;要进一步加强茶叶配套建设,抢抓国家大力实施通村公路、烟(茶)水配套、"三小"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网改造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政策机遇,认真做好茶区公路、机耕道、茶水配套、茶叶生产用电等项目的规划建设;要加强苗圃基地建设,建立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实行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实现县内用苗自给自足。

三是必须强化质量标准化管理。要建立茶叶质量检测控制体系,加快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整合县内检验检测人才、设备资源,加大仪器配备力度;县农牧局综合执法大队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种植大户、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的茶园、茶青、茶叶成品进行抽样检测,凡在抽样检测中不合格的,坚决责令限期整改,凡出现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的企业、合作社、大户,除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外,坚决兑现三年内不得享受任何扶持政策和不得申请涉茶项目资金补助,并对其茶青、茶产品进行封杀,列入黑名单;要加快茶叶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茶旅一体化、精品生态茶园、生态茶叶加工厂建设等标准体系,力争在2013年12月底前把凤冈锌硒茶省级地方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要建立空气、土壤、水质监测体系,健全茶叶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要鼓励并支持茶叶加工企业按照要求进行企业全程卫生管理,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申请有机、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为建设优质品牌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巩固发展"猪-沼-茶-林"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严控农药和化肥施用,积极使用有机专用肥和生物农药,切实提高茶叶内在品质,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关。同时,要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发展优质茶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要引导和支持茶叶企业、茶农成立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经营行为规范、利益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四是必须强化品牌意识。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承办、部门参与、财政补贴的办法,统一制定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主办、承办、参加茶事和学术交流活动,并在国内主流媒体、高速公路、大型茶事活动中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凤冈茶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整合茶叶品牌,引导和组织茶叶企业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按照统一标识管理、统一宣传口径、统一产品包装、统一门店风格、统一技术标准的"五统一"工作原则,重点推介"凤冈锌硒茶"公共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要深入挖掘民族民间茶文化,精心组织春茶开采节和中秋品茗节,扶持、培育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文化馆、茶艺术馆,带动提升全县茶文化氛围,大力开发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特色茶庄游、生态观光游和休闲体验游;要制定完善"凤冈锌硒茶"各项理化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并按照"标准达标、申报审核、监测淘汰"的原则申报使用"凤冈锌硒茶"商标和"有机"标识。

五是必须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推出一批可行性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开发超微茶粉、茶多酚、茶糕点、茶饮料、茶保健品及茶叶包装、茶具、茶艺术品等多元化茶产品;引导企业牢牢把握市场导向,从注重春茶开发向注重春、夏、秋茶均衡开发转变,从注重独芽茶利用向注重独芽与一芽多叶综合利用转变,从注重发展高档茶向发展高中低档茶并重转变,大力发展大宗名优茶,形成茶产品的梯次结构,提高茶叶下树率和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强化组织保障,并通过加大财政资金的整合和监管力度、积极引导金融部门调整信贷结构等措施,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和金融资本的效益,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要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主阵地,整合相关培训资源,开设茶叶专业班,加大对茶叶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乡土人才、茶农的培训,培养农村茶叶实用技术人才;要继续对接省内外高等院校,每年招考或选送一批干部、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业务骨干到省内外院校茶叶专业班学习,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发展人才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茶产业发展的考核奖惩机制。 (作者为凤冈县委副书记、县长)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