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博会海峡两岸高峰论坛专家观点选编
福建茶叶网11月20日讯:汇四海,聚武夷。本届武夷山茶博会突出博览性,树立了"天下茶人是一家"的胸怀。绿茶、乌龙、普洱、白茶……传统茶产品悉数亮相,斯里兰卡红茶等国外名茶也闪亮登场。
茶道,无道之道,各类茶品其道同源。在昨日举行的第六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海峡两岸高峰论坛上,茶业专家各抒己见,妙论茶品。现摘编部分观点,与读者分享。
构筑武夷茶文化品牌
福建省武夷山市市长徐春晖:
武夷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是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在茶业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武夷岩茶的卓越品质得益于其生长的优异自然环境,其中五大名丛之首的大红袍,更是稀世珍宝。
武夷山全市茶叶面积13.6万亩,年产7000吨,总产值年均增长96.14%。全市涉茶有6万余人,注册茶企1185家,通过QS论证企业305家,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包装业、广告业、物流业、会展业等相关二、三产业得到发展。
在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打造与管理中,茶旅联合促销作为第一步,在旅游推介会时,同时推广武夷山大红袍,在茶业博览会时也推介武夷山风光;在全国各大城市架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点,目前已超过4000个,武夷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也因此逐年提高。举办海峡两岸茶博会,对构筑武夷山茶文化品牌和促进两岸茶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武夷茶道”吸收了儒、释、道之精髓,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提炼了“武夷茶道”的哲学意蕴。“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俱岩骨花香之胜”。道出了自然环境与形成武夷岩茶岩骨花香本质特征的关系。
台湾茶业产制销发展现状
台湾茶协会理事长张连发:
在台湾,每人每年的平均茶叶消费量已由1971年的0.27公斤扩增到2011年的1.88公斤。随着茶艺馆、功夫茶馆的出现,人们越来越重视品茶文化。由于休闲农业政策以及周休二日的制度的实施,茶业经营出现新趋势,各茶区乡公所、农会纷纷推出一系列兼具休闲、教育及文化的茶乡民俗文化与茶业产业。
目前台湾种植较多的茶树是青心乌龙、四季春等品种,近3年来茶场在努力推广利用制茶新技术将夏季小叶种茶菁原料研制高香红茶,提高产品竞争力与茶农收益。在农业上追求永续农业,目的就是要减少施用农药、合理化施肥、优质的栽培管理。
两岸签署ECFA后,茶叶销陆关税逐年下降,两岸茶叶市场实现零关税后,台茶销量大增,台湾著名的苗栗东方美人茶,超过半数都销往大陆。
未来台湾茶工业结构将加速技术进步,以市场为导向,善用农业科技研发创新技术促使茶产业朝本土特色化、精致化与多元化发展。
中国茶产业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武夷学院校长杨江帆:
中国是茶的故乡,资源丰富,茶叶种类繁多,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源远流长,现在的中国茶产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认清产业新变化,把握产业新趋势,对于我们茶产业的美好建设很重要。
传统的铺摊子、开店面的营销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茶叶企业要扩大市场份额,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现代市场营销模式的开发和研究。因此,创新营销,走向大众,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是茶叶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走出去战略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出去战略有两方面,一是走出产区;二是走向世界。首先,是培育中国茶品牌超越地理文化边界的能力;其次,使品牌能够引领时尚、彰显个性;第三,赋予品牌核心价值理念,明确市场定位;第四,做好品牌形象设计,下大功夫做广告策划和渠道建设。
当前,中国茶产业站在了历史的新高度,我们只有把脉新趋势、新动向,紧抓发展热点,克服发展难点,加快建设中国茶产业,以期实现我国由茶叶大国向茶叶强国的转变!
用绿色经济理念提升普洱茶产业
云南省普洱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彭远国:
经过2007年的热潮后,普洱茶名声在外,但很少人知道“普洱”是一个市,比海南省还大。北回归线从普洱穿境而过,造就了普洱温润的气候特点。低纬高原山地,立体地貌突出,普洱是中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因为奇特的气候条件,树的年轮一年可以长两圈,并且降雨量充沛,这些都为普洱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都说好山好水种好茶,普洱再适合种好茶不过。我们现在采用茶叶生态园模式,生产完全无污染的茶。同时,从茶源到茶杯皆统一制作,树立标准,打造品牌。在标准化过程中,还有文化多样性和产品品质的多样性的问题,我们提出低产高质高价、中产中质中价、高产低质低价,解决了标准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我们正在进行大量文化建设,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在今年九月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试点,下一步我们还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都让我们找回了普洱茶的文化积淀,不断扶持我们普洱茶文化品牌内涵。
让中国绿茶香飘世界
河南省信阳市副市长郑志强:
绿茶是中国的国茶,具有3000多年历史,其他茶类均由绿茶演变,分布最广,全国19个省市产绿茶,占茶叶总产量70%。中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绿茶大国,而信阳已成为全国名优绿茶生产第一大市。中国每年出口的绿茶中,有1/5都是来自于信阳。
茶是信阳的名片,茶是信阳的骄傲:信阳毛尖与西湖龙井并为中国名优绿茶之冠。信阳茶享有巴拿马金奖,荣膺中国十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信阳红”后来居上,如今“红绿”辉映,相得益彰。
悠久的茶历史沉淀出信阳绿茶珍品,信阳拥有八大茶社,分别是元贞、广益、裕申、宏济、博厚、森森、龙潭、广生。1913年生产出的“本山毛尖”茶,后更名为“信阳毛尖”,造就了其百年名茶的品质和风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突出文化引领带动,是信阳致力于建设绿茶强市的做法,正助推中国由绿茶大国向绿茶强国跨越。
茉莉花茶的起源、利用和保健功效
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叶乃兴:
福州是中国最早的茉莉花产地,早在汉朝,茉莉就从印度传入福州,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栽培历史。福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茉莉花种植。福州产的茉莉花:香气浓郁、悠长、清高。
茉莉花洁白如雪、芬芳馥郁,素有人间第一香的美称。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祥地,源于宋、始于明、兴于清,福州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浓郁持久、清幽,滋味鲜爽、醇厚、润滑。作为中国历史名茶,福州茉莉花茶品质优异,亦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茉莉花茶还具有保健功效,在抗氧化和降血脂、杀菌和抗病毒、增强肌体免疫力和保护肾功能、抗辐射、抑制癌细胞活性等方面具有功效。有镇静作用,能提高工作效率,能温暖情绪,提高青春活力。
花香可以减少心跳,有镇静安神作用;花香可以减轻人的焦虑,帮助睡眠;花油可调解人的注意力及提高视觉警惕,这就是茉莉花的生物活性。茉莉花是有益身心的香花,很适合与茶组合,茉莉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融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既有茉莉花的生理功效,又有茶的保健功能,是一种时尚的健康饮品。
福鼎白茶的特性及文化
福建省福鼎市人大主任陈兴华: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2011年,福鼎全市茶园总面积21万亩,年产茶叶1.76万吨,总产值近20亿元,其中白茶产量5100吨,产值近8亿元。
福鼎白茶具有三大特性。地域唯一性:福鼎市依山傍海,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独一无二的生态地域优势;工艺天然性:白茶制茶工艺均采用纯天然方式,杜绝污染;功效独特性:白茶医疗上具有预防癌症、调节血脂、增强免疫功能,以及保护脑神经、减少焦虑、抗辐射等独特功效。
茶有六大类,白茶很珍贵。福鼎白茶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荣誉,在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福鼎白茶品牌价值为24.45亿元,位居全国第六。
白茶文化历史悠久,独具审美价值,兼具形美、色美、器美、境美。在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后,静静地冲泡一杯白茶,听一段悠扬的轻音乐,欣赏着杯中的茶,品啜着清甜的白茶,享受生活,品味人生。
跳出茶叶做大茶产业
福建省安溪县委常委陈宜大:
近年来,安溪县确立“跳出茶叶做大茶产业、跳出安溪铁观音做大中国茶都”的理念,在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业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今,安溪县已经连续四年名列“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第一位。
今天的中国茶业,正处于转变跨越的重要关口。作为地方政府,既要在企业后头推波助澜,又要在企业前面因势利导,唯有变“政策推动”为“路径指引”,才能有效地为企业创新提供便利化、人性化、精细化服务。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唯有在学习先进中发展自己,唯有在夯实基础中谋求跃升,唯有在创新突破中先行先试,才能实现高位突破、强者恒强,永续发展。
安溪力图把握茶叶品牌跨国经营的新趋势,在加速茶业国际化中推进品牌创新,在构建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中推进管理创新,在打造“中国茶业义乌城”中推进市场创新,在建设主题园区中推进业态创新,在抢占茶业人才制高点中推进文化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