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茶,福建乌龙茶类中的明珠

发布时间:2012-11-06 10:44:00 来源:闽北日报  编辑:叶木青 

福建茶叶网11月6日讯:水仙茶是我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颗明珠。人们在欣赏水仙茶树婷婷绰约的美姿,品味水仙茶沁人肺腑的馨香时,水仙茶的发源地建阳市小湖镇大湖村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早在清道光(1821年),小湖镇(时属瓯宁县,今建瓯市)大湖村便发现有人工培植水仙茶。清道光《瓯宁县志》记述:“水仙茶出禾义里(今小湖镇),大湖之大山坪。其地有岩叉山,山上有祝桃仙洞。西乾厂某甲,业茶,樵采于山,偶到洞前,得一木似茶而香,遂移栽园中。及长采下,用造茶法制之,果奇香为诸茶冠。但开花不结籽。初用插木法,所传甚难。后因墙倾,将茶压倒发根,始悟压茶之法,获大发达。流通各县,而西乾之母茶至今犹存,固一奇也。”另有小湖镇大湖村民传说清道光年间,苏氏到邻村祝墩村岩叉山砍柴,在山顶祝桃洞口发现一株茶树,并折枝插植成活,并以制乌龙茶工艺采制。因“祝”字近似当地方言“水”,“祝桃仙”被演化成“水仙茶”,一直沿用至今。

在小湖镇大湖村一个偏僻的山岗上,至今还生长着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水仙茶母树。水仙茶母树高约2米,满树绿色葱葱,生机勃勃。树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水仙母树”四个大字,落款为“黄子峰1988年立”。黄子峰是民国时期水吉县议会议员,解放前在小湖有大片茶山和茶庄,1949年离开大陆,现在定居澳门。

现誉满中外的“闽南水仙茶”也是移植于闽北。据《永春地名录》记载:清咸丰年间(1857年),永春仙溪乡人郑世报父子从闽北引种水仙茶,其后在永春及闽南地区传播种植,永春水仙融合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优点,形成风味独特的 “闽南水仙茶”。

水仙茶梗粗壮、节间长、叶张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散发,耐冲泡,香气清高幽长,具有如兰气质的天然花香,久饮多饮而不伤胃的特点,兼有健胃通肠,排毒,去湿等功能,为人们所珍爱,其商业价值逐渐开发,清末民国时期达到巅峰。

新中国成立后,大湖村的黄仁盛带领耕山队在楮林山开垦茶山300多亩,年产茶叶8000多公斤。改革开放后,茶叶“统购、统销”逐步解禁,进入市场化发展。茶叶产销呈现一个新的局面。如今,小湖镇具有生产规模的私营茶厂有十几家,如双狮历老树芽茶叶公司、大湖启兴茶厂,邱苑茶叶发展公司等。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