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羊田乡:茶香助力新农村建设
福建茶叶网10月29日讯:高县羊田乡是全省第二大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国家农业部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农业标准化示范乡(茶叶)。
“今年,我们明确了‘真抓实干,赶超跨越’的工作基调,围绕‘基础攻坚,产业提质,综合治理,人民生活幸福’的目标,推进了基层组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该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黎德斌说。
十年蝶变,亿元茶业助民富
“请问,你这茶苗卖多少钱一株?”“对不起,这一大片茶苗都被王老板定了,你到别家去问问吧。”10月16日上午,记者在县茶树良种苗繁育基地羊田乡华丰村核心区看到,前来购买茶苗的商贩和茶农络驿不绝。
又是一年栽茶时,今秋栽茶尤其多。“去年一株茶苗才7分钱,今年已涨到1角了,货源还特别紧缺,市内县内一些茶叶基地都来抢购,目前,我才订到200万株,云南、贵州一带的需求量大得很!”在这里做了10年茶苗生意的老板王奎说。
羊田乡华丰村是我县六大茶区的核心示范区,目前,有优质茶叶面积3800亩,“两园一圃”良繁基地230亩,茶叶加工企业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个,今年茶农收入2600万元,人均达到1.3万元,正朝“川南早茶第一村”目标迈进。
“10年了,乡党委政府一直紧紧抓住茶叶产业不放手,坚持实施‘良种繁育,基地生产,品牌加工’的发展战略,一年一个台阶,加大面积扩张,提升科技含量,提高茶叶品质,目前有优质茶园1.5万亩,其中茶果套作立体经济园4000多亩,良种茶苗繁育基地700亩,今年全乡茶产业产值可突破1亿元,达到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8000元。”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肖月书说。
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打造成了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IPM)无公害茶叶基地,全县首个骨干产业产值超千万元村,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县级文明村,被命名为“省级文明生态村”,我乡今年已被市上推荐到省上“一村一品”示范乡表彰。
零点突破,交通环线惠民生
顺着光辉、中心、华丰等村际公路环线,我们在幽香的茶叶中穿梭。
“现在我们这个村,水泥路到处都是,家家户户都连着,产业上去了,农民收入高了,生活也变好了,有很多群众都买了小车了!”华丰村党支部书记陈梦宣自豪地说。
绿的世界,红的日子,新村靓起来。这是1.5万羊田人民的新生活。
“在‘十一五’前夕,我们乡的硬化公路为零,但是我们抓住了‘十一五’交通大会战的机遇,目前,全乡建成通村水泥路32公里,产业环线16公里,生产路70余公里!”该乡副乡长石摇聪介绍说。
弹指一挥间,零点突破。从2007年开始,该乡坚持“党政推动、政策调动、典型带动、宣传发动”的硬化公路思路,科学合理地研究部署公路规划、建设、资金、管护等工作,制定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2010年全乡全面实现“村村建成水泥路,村村不走回头路”的乡村主干道路网布局。
同时,推进产业路、连户路、入户路的硬化建设,新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三乡”建设,人居和谐顺民心
“产业羊田、生态羊田、和谐羊田”这是羊田乡党委政府顺应民心提出的“三乡”建设目标。
今年以来,该乡明确了以“突破工作难点、放大事业亮点、培植产业增长点、展示工作闪光点、推向新的制高点”为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建设,茶乡变得更加美丽。
在产业发展上,除了茶叶外,羊田粉条也远近闻名。目前已建成包括以大坪村为主的8000亩优质红薯基地,辐射罗场陈村、马店等地2万亩。蚕桑产业,今年为民增收500多万元。
在生态建设上,15000亩茶叶构筑了生态田园,9000亩山林绿了大小山头,4000亩竹子形成河谷绿色长廊,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新风袭茶乡,今年,我们将华丰村作为文明新村的示范村,着力在新农村文明新风上做出样板。”该乡人大副主席谭尧说。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该乡紧紧抓住注重民生夯基础、注重转化建平台、注重平安谋发展、注重特残构和谐、注重调处保稳定、注重社情防意外等工作措施,多管齐下,确保了全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