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整合壮茶业——鹤峰茶业转型观察

发布时间:2012-10-15 13:22:39 来源:恩施日报  编辑:陈勇 张具权 

福建茶叶网10月15日讯: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鹤峰县,土壤、气候适宜发展茶叶。几十年来,该县一直把茶叶产业作为重要支柱,先后掀起密植免耕、无性系良种引进等热潮,茶叶面积逐年增长,走马镇木耳山万亩茶园更是声名远扬。

面积与收入并不一定成正比。2007年,该县茶农人均茶园面积0.94亩,现金收入仅463元,“中国茶叶之乡”面临难言尴尬。

迎难而上才有出路。从2007年起,该县凝聚人力、物力、财力,坚定“开放兴茶、科技兴茶、品牌兴茶”之路,拉开茶叶效益转型大幕。

“开创产业化经营,实施基地改造、龙头培植、品牌整合、质量安全、科技兴茶等五大工程,提升茶农收入,推进绿色繁荣。”思路打开,各路茶界精英云集。2008年,福建客商林惠兵率先进驻,投资成立鹤峰裕达苗木有限公司,在太平乡兴建80亩无性系良种苗圃基地,着力培育白茶、龙井43号、福鼎大白、平阳特早、金观音等品种,填补鹤峰良种茶苗圃基地的空白。2009年,苗圃基地扩展至太平乡奇峰关村,基地面积增加到200亩,不仅每年可提供5000多亩地所需的优质茶苗,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20多个就业岗位。

同样在2008年,福建茶商蒋建华投资成立鹤峰县龙福茶业有限公司,以走马镇升子村为中心,致力于鹤峰龙井茶、珍稀白茶等新产品的开发。2009年来,珍稀白茶连续两次荣获“中茶杯”特等奖,白茶鲜叶收购价最高达720元每公斤,茶农收入直线上升。

林惠兵、蒋建华、郑其英等外地茶商纷至沓来,刘成坤、邱德志、向剑、龚伦洲等一批本地农民企业家茁壮成长,令鹤峰茶产业逐渐壮大起来。其中,刘成坤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速溶茶粉生产线,助推鹤峰茶叶精深加工迈步全新领域。

春风劲吹,茶企拔节。今年9月,慕名而至的浙江顶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道胜与刘成坤签约,以顶亨公司先进的加工技术和强大的销售平台,助推刘成坤的湖北源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同时,顶亨公司与源峰公司协议携手深度研发速溶茶粉、茶饮料、茶食品,延展鹤峰茶叶产业链。

2011年,鹤峰县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成功签订茶叶科技合作协议书。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来到鹤峰指导生产,并在基地改造、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始积极探索,着力推动鹤峰茶业生产提档升级。

开放兴茶、科技兴茶、品牌兴茶。短短几年,鹤峰茶业强力突围,白茶、红茶、黑茶、名优绿茶、速溶茶粉……雨后春笋一般,茶农收入几乎乘上“直升机”。2011年,该县中营乡茶农人均现金收入7500元。今年,该乡茶农人均现金收入更是高,达到近1.6万元。据鹤峰县茶叶局统计,截至目前,全县今年茶叶产量达24万担,实现产值4.6亿元。其中名优茶10.2万担,产值3.5亿元,增长19%,农民现金收入2.6亿元。

思路准确,发展就像滚球。鹤峰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年超玉露,五年赶采花”目标。翠泉、骑龙、雄狮、东狮等4家茶叶企业负责人签订合作协议,决定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市场,握指成拳,从“单兵作战”向“抱团闯市场”跨越。今年前9个月,翠泉公司已实现产值8000万元,预计全年可达1亿元,同比翻番。“品牌整合,鹤峰还只走出第一步。”该县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翠泉品牌整合为起点,有序整合白茶、红茶、黑茶,壮大茶叶产业。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