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旅游:农家茶馆成了好去处
福建茶叶网10月4日讯:长假以来,全国众多景区爆满的消息不绝于耳。国庆黄金周,杭州就迎来大批外地游客,西湖游人如织。
杭州市民当然不会和外地游客“抢”西湖,好在今年高速免收过路费,于是部分杭州人选择自驾游。也有些人有先见之明,预计“堵情”严重而留在杭州。
那么,漫漫长假,选择留在杭州的本地人如何度过呢?记者发现,很多人还是喜欢钻进周边的茶村,接近自然,享受一片清静。
观察点:龙坞茶村
有的农庄一天接待50桌客人 早上8点就热闹起来了
昨天早上8点,位于杭州西湖区的龙坞茶村就开始热闹起来。到中午11点,路边浙A牌照的私家车已经停得满满当当,原本可以正常通行的双向车道,不得不被游客自行改为单行线。记者从龙坞茶村的入口一眼望去,各式各样的农家乐小院布满了道路的两边。延绵几里的山坡茶园环抱整个茶村,景致怡人。
“我们都是杭州本地人,到这里来喝茶吃饭的外地游客不多,一来图个清静,二来离市区也不远,开车也方便。”老章家十几口人昨日聚在一家叫“听风阁”的农庄里,从早晨9点开始喝茶聊天,直到吃完晚饭回去。昨天在这个茶村消费的基本是来自杭州市区的客人。
茶农全家出动当客服
“客人基本早上来,下午回去,国庆放假这几天,每天至少50桌客人。今天已经接待了至少40桌客人。”下午2点,听风阁的老板赵以平已经忙得上气不接下气。记者为了采访他,几乎是追着他满院子走,他左手账单,右手是和厨房通话的对讲机,说不了几句话,又被客人叫去了包厢。
为了对付这几日的红火生意,赵以平出动了全家的人力。“这是我爸爸,在厨房负责蒸菜。他原来就是这个村里的老茶农。”赵以平指了指厨房里60岁出头的老人家。门厅外,是赵以平的妈妈,正忙着给客人上菜。
“我自己一家人,加上我姐姐一家三口,一共八口人全家出动,早上忙到现在我连口水还没喝上。”赵以平无奈地朝记者笑笑。
确实是忙。记得下午1点时,赵妈妈刚从菜园子摘了点青菜,准备炒个菜给自己当午饭,坐在院子里眼尖的客人见着,立马要了去。“这个青菜我要了,给我们上一盘。”
赵以平告诉记者,他招了20多个员工,从9月中旬开始,便处于每天“打仗”的状态。记者拿着赵以平手里的账单算了算,人均70元的消费标准,国庆期间,他家每日营业额至少3万元以上。
投资150万的茶庄,两年多就收回了
赵以平透露,7年前他是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的企划,有着体面的职位和收入。不过,随着龙坞茶村的人气一天比一天旺,赵以平干脆辞了工作,当起农家乐老板。
一座普通的三层楼农家房子,改装了一下,成了一间别有风味的“听风阁”。一家人也就从二楼卧室,搬进了最顶层的阁楼。
“我2005年投资了50万,五年以后,赚到的一两百万全部投入了第二次装修和扩建。”赵以平说,原本杭州人到这里来喝茶吃饭,图的是个野趣,但现在客人的要求更多了,如果装修没有一点独特的风格,各种服务设施跟不上,也留不住客人。
赵以平没想到,如此大的投入,两年多就收回了。
每年3月份开始到11月底,除去最热的几天,他每天都忙到没有一点空隙。“其实周末的生意也不比黄金周差,现在很多单位也喜欢到我们这里来搞活动,有时候还会包场。”
龙坞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一带的农家乐都是本地茶农自家的房子改装的,原本专心于种茶采茶的茶农,而今一个个当起了老板,做起了餐饮和其他服务性经营。
“虽然比以前要辛苦,可原本人烟稀少的村子,如今人气这么旺,总归是开心啊。”赵以平说,杭州人很喜欢到茶园里转转,比如春天时,他们喜欢亲自采上几片茶叶,泡上一杯新鲜茶,吃一顿农家土菜。
这里是杭州市政府认定的西湖龙井茶保护基地,原汁原味的茶文化不光留住了客人,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眼望去,“茶色”、“农家小院”等形形色色的茶庄零星分布,离这家农家乐不到30米的另一间农民房子正在大兴土木,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开门迎客。
观察点:龙井
老顾客“逼”得老板不敢休假 熟客还能自己上灶
昨天,记者来到龙井路23号的阿牛师傅家。两层的小楼前有块地势较高的空地,门前的百年银杏枝叶繁茂笔直插入天空,投下的阴影正好供游客休息。
早上10点,院子里的桂花树下已经有十来位客人围坐一桌品茗闲谈了。“我们和阿牛师傅认识十几年了,第一次来的时候,我首先看了这里的厨房,很干净,所以一直认准这里来,偶尔还自己带菜自己烧,很有意思。”在阿牛师傅家喝茶的曲先生热情地告诉记者。
“一个人50元,包括喝茶和吃一顿午饭,我们这里的喝茶是无限续杯的,茶淡了就自己再泡一杯,午饭一般是10个人十菜一汤。”阿牛师傅笑着说。
午饭时间到,祖传的秘制红烧肉、杭州酱鸭、开背明虾、葱油钱塘江鲻鱼、茭白炒菌菇、爆炒螺丝等等,还有特色菜中的特色菜——自家放养的本鸡炖制的本鸡煲,都令客人食指大动。
杭州市民孔先生告诉记者,这家自己做的杨梅烧酒很好喝,每次来都要忍不住喝上一杯。“我还喜欢从这里后面的小铁门出去,沿着山爬十几分钟,就能看到西湖全景,真是太美了!”
老板老客成了“亲戚”
“喝茶吗?吃饭吗?”走在龙井路上,茶农吆喝声不断,不时还招手示意停车。路上走的游客大多背着背包,Y3公交车来来回回好几趟,都载满了人;坐在茶农家里的游客就悠闲许多,有的打牌,有的吃着柚子聊着天,有的甚至打起了盹,有些茶农忙里偷闲打打毛线,而有些茶农在为游客表演茶道……就连山坡上放养的鸡也悠闲地在踱着步。龙井路1号的餐馆更是爆满,仅是路过,就能听见里面的人声鼎沸。
下午1点半左右,记者留意到,停车场和茶农家门口早已停满了汽车,就连龙井御茶室门前的篮球架下都停满了,有的是北京牌照,有的是辽宁、山东的,上海和苏州的也不少,不过最多的当然是杭州本地的牌照。
“这几天来喝茶的车子很多,停车场天天都爆满,外地车多,但是杭州车更多。”龙井村的停车管理员一边指挥停车一边说。
“我们今天是朋友之间的聚会,平时大家不住在一起,放假了一定要聚在一起,我们9月底就打电话给阿牛师傅预约了。”曲先生一边吃饭一边介绍。
据阿牛师傅介绍,本来他打算长假休息的,可是很多老顾客打电话来,他不能拒绝,于是只能放弃休息来招呼这些多年的老朋友。“我的目的不是赚钱,就是大家放假联络下感情,就好像我们在走亲戚,而不是做生意。”这大概就是杭州人热衷于来龙井的真正原因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