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等林产业已成为云龙百姓的“绿色银行”

发布时间:2012-10-02 12:10:36 来源:大理日报  编辑:黑毅鹤 字松芳 

福建茶叶网10月2日讯:“云龙的茶叶品质好,口感佳,这几年销路都不错!短短两天的展销,我们就卖出了价值上万元的茶叶。”9月19日下午,在“八三”街云龙县云极茶厂展销点,一名工作人员乐呵呵地向记者讲述连日来生意的红火。当天,这个展销摊点共展销“云龙碧螺春”、“青刺尖茶”、“七子饼”等10个种类的茶叶,吸引了不少顾客。

云极茶厂展销点位于“八三”街土特产品展销区。穿行于这个展销区,大栗树大山头茶厂、团结乡鹿龙塘茶厂等云龙县知名茶叶厂家展销点逐一呈现在记者眼前,“大栗树”、“佬倵”、“云龙碧螺春”等享誉州内外的茶叶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货架上,吸引了四方来客。

“云龙茶好,这不是什么秘密!”

在团结乡鹿龙塘茶厂展销点,正在购买“佬倵”茶的昆明顾客王先生一语道出了云龙茶叶的知名度。的确,近年来云龙县茶叶生产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诞生了不少备受消费者喜爱的茶叶品牌,进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大栗树”牌云龙绿茶的生产商云龙县大栗树茶厂为例,该厂创建于1987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拥有基地面积近2万亩,年产量250多吨,产值达2500多万元的规模,逐步确立了云龙县茶叶龙头企业的地位,形成了“公司+基地联农户+品牌联市场”的发展模式,12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茶厂的茶园里找到了工作,300多户周边农户种植茶叶,茶叶种植户每年户均增收3万余元。

“云龙是我州国土面积最大的县份,全县国土面积达660万亩,山区占98.6%,境内最高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具备发展林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历届县委、县政府从全县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力推林产业发展。”云龙县林业局副局长杨建孙告诉记者,多年来,为把林产业发展成为农村群众的富民产业,云龙县委、县政府可没少下功夫:始终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思路,把发展特色产业与培养技能型农民结合起来,农林部门利用实践基地流动课堂、百姓讲堂等多种形式手把手教群众林果种植和管护技术,为做强林果产业提供乡土人才保障;通过扶持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协调市场和农户、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从2005年起,云龙县还将以林下药材为重点的林下产业开发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扶持企业、合作社和大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云龙县林产业发展目前已收到显著成效。截至2011年底,全县累计种植泡核桃107.27万亩,种植生态茶园2.7万亩、麦地湾梨3.2万亩,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达9.6万亩,药材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人工种植红豆杉3000亩……如今,云龙不仅是“中国优质核桃基地县”,还是省科技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云药之乡”和我州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泡核桃、红豆杉、中药材、麦地湾梨等特色林产业的种植规模正不断扩大,林产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许多山区群众都戏称家里种植的林果为“绿色银行”!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