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贫困村设国家院士工作站创造茶业“神话”

发布时间:2012-09-16 11:06:42 来源:金山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福建茶叶网9月16日讯:在江苏丹阳云阳镇迈村村民眼中,村书记王金和是个“神话”——10年前,他是茶叶“门外汉”;10年后,他被江苏大学聘为教授;而迈村在他的带领下,设立了国家院士工作站,并获得全国唯一行政村“国家863项目”立项。

王金和,丹阳市云阳镇迈村村党总支书记、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丹阳)试验站站长、江苏大学客座教授。

在业界,迈村也是个“神话”——10年前,这个村没有一亩茶园,10年后,今年的茶叶产值可望突破1亿元。

神话之一:村民与院士一起上班

10多年前,迈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有女不嫁迈村”成为周围村镇老百姓的“民言”。当时,我在丹阳城区做的房地产业正红红火火。但每次回家,看到村民们还不富裕,心中总是不忍,加上镇里诚邀我回村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尽管亲朋好友一致反对,我毅然回到了村里。

2003年前迈村没有一亩茶园,主要发展特色蔬菜。2003年我们村对邻村山李村的帮扶——山李村的春塘茶场和颜巷茶场因效益低下,濒临倒闭,迈村接下了这个“烂摊子”,成立了江苏吟春碧芽有限公司。自此,我们村走上茶叶“神话”路——“吟春碧芽”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现在成为高端品牌——先后荣获世界绿茶协会(日本)最高金奖,第六届、第七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

       在茶叶研发大楼有一间约200平方米的超大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办公室。 用村民们的话说:与院士在一起上班,心里特自豪。

       神话之二:96名村民获得中高级职称

我回到村里做的第一件事是建起了全市第一个信息化学校。我认为,村子虽然穷,但更“穷”的是村民的脑袋,只有让村民“眼开了、心大了”,才能带领村民们走上富裕路。

在我看来,人才是兴村的第一要素,因此,迈村将科技兴茶作为创造茶业“神话”的主要路径——在全省首家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和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建立电脑学校,定期对农户进行培训,目前全村有96名村民拥有茶艺师、品茶师等中高级职称;将本村10多位农民送到日本学习种茶技术;以年薪40万元聘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韩宝瑜博士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茶叶研究所技术总监;成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国内茶叶唯一院士陈宗懋专家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叶研发基地;公司拟于今年在创业板上上市,将成为全国第一家茶叶上市公司。

神话之三:“863项目”正在破题

今年3月,我们村拿到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任务书》,“茶园智能化机械防霜技术和装备研发”项目正式启动。丘陵茶产区机械式气流扰动防霜系统、数控智能化制茶装备创制等课题正在茶叶研发大楼看到破题。

与此同时,这些“863项目”课题也在江苏大学、四川中测量仪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同步展开。这些科研院所之所以与一个村开展合作,主要是我们村拿到了“国家863项目”。

“神话”还将在我们村继续上演。目前迈村万亩生态科技茶园正在规划建设中,采用“品牌+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并将辐射埤城镇等4个镇、12个行政村。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