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茉莉花产业成果显著 成“致富之花”
福建茶叶网9月2日讯:8月的横县,正是茉莉飘香的季节。中华茉莉园内,游客们赏花品茶,怡然自得;茉莉花交易市场内,茶农与商户洽谈业务,客我双赢。近年来,横县紧紧围绕“标准化、国际化”目标,发展优质、高效、绿色的茉莉花产业,取得了骄人业绩。一朵朵散发清香的茉莉花被赋予了“生态之花”“富民之花”的深刻内涵,正在百万花乡人民的精心培育下香溢四海,名扬天下。
生态之花 质量保障畅销国内外
“尊贵的客人,真诚地欢迎您来到中国茉莉之乡——横县。请您品尝一杯茉莉花茶,和我们一起感受茉莉花的浓郁芳香。”8月11日,中华茉莉园内,热情的横县姑娘正在为四方游客表演茶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清新的花香、怡人的风景,加上融入音乐的茶艺表演,让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中华茉莉园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整体规划面积1万亩,共分7个功能区,即茉莉花品种展示区、茉莉花文化展示区、茉莉湖生态湿地观光区、茉莉花游乐区、茉莉花(茶)生产加工示范区、茉莉花和茶叶销售商贸区、茉莉花养生休闲度假区。”横县茉莉花产业管理局局长黄顺建介绍说,建成后的中华茉莉园将成为集生产、加工、科研、文化、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茉莉花产业综合示范园区,今后的中华茉莉园将是现代化、生态化农业的最佳范本。
“只有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工的茉莉花茶才经得起消费者的考问和市场的考验。”黄顺建说,有了生态、健康的种植方式,还要有信得过的生产、加工过程,“目前,横县150家花茶加工企业全部通过QS认证,我们出产的茉莉花茶质量有保障,市场信得过”。
黄顺建的底气来源于设在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国家茉莉花及制品重点实验室(广西茉莉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该实验室前台,记者看到《CAC、欧盟、日本、中国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对照表》《中国出口重点监控指标》《无公害茶叶卫生指标》《茉莉花茶质量要求》等技术指标被摆放在显要位置,随时提醒人们:从这里出去的茉莉花及制品,绝对值得信赖。据了解,目前该实验室拥有气(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等近160台(套)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检验仪器设备,具备了对茉莉鲜花、茉莉花茶、茉莉花饮料、茉莉花精油、茉莉花香精等近1200个检验参数的检测能力。“‘横县茉莉花’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横县茉莉花茶’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证明商标,这些都是横县历届党委、政府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我们决不能为短期经济利益砸了自家的牌子。”黄顺建说。
富民之花 产业发展带来大效益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生态的就难赚钱,赚钱就难以保护生态,这一点我不认同。”横县农业局局长卢世业开门见山,“横县的茉莉花产业就做到了二者兼顾,既是绿色、生态的产业,也能给花农和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卢世业的说法得到了校椅镇石井村村民麻昌柏的认同。这位现年40多岁、种植茉莉花20多年的花农见证了横县茉莉花产业从萌芽到崛起的整个过程,也亲眼目睹了茉莉花种植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1991年,横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横县茉莉花产业管理办公室”(时称花茶办),加大对茉莉花产业的引导;此后,有计划、大规模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全县范围内迭次展开。“听讲座、上培训班,连小学生都免费领到一本种植茉莉花的书。”麻昌柏和他的邻居们抓住学习的机会,逐渐成长为茉莉花种植的“土专家”,家庭收入也随之节节攀升。
现在,石井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茉莉花种植村,靠种花发家致富的农民以百倍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楼房小车早就不稀奇了,现在我村正在进行新的规划,建设有我们自身特色的新农村。”麻昌柏高兴地说。
石井村茉莉花种植业的发展,是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30年前,横县的茉莉花产业尚处于自发经营的萌芽阶段;仅仅30年后,茉莉花产业一跃成为横县在广西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农业特色产业,茉莉花产量和花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60%,2010年总产值达27亿元,相当于198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0倍。茉莉花产业为花乡横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致富之花”可谓实至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