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里项村的茶叶--摘自《里项村村史》
福建茶叶网6月4日讯:我们这一带种茶至少有300年历史。
每当春暖花开的日子,茶农们女的采摘,男的炒制,一般是手工操作,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青茶叶摘下来,初制后,要制成成品还有许多工序,传统的有旗枪、炒青、烘青、洋装、强(长)大、红花。
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茶叶以质取胜,以早取胜。“龙井”是最有名的,经国家认定,“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都是著名商标。它们共同的质量要求是一芽一叶,肉质粗壮完整,外形平扁光滑,糙米色,略黄为最佳。我村的茶叶主要属“钱塘龙井”这类,有的也加入“西湖龙井”行列。炒制工艺也越来越精益求精,原来是脚踏、滚袋,后来用上杀青机、揉捻机,现在改成理条机等专制“龙井”的机器。
2006年,我村茶园面积有370亩,亩产150斤,平均价格为40元/斤,总产590担,金额达200多万元。
大毛坞的李福庆,引进了“黄叶早”、“乌牛早”、“龙井43”、“白茶”等早熟品种,春茶一季产值可达10多万元。后来许多人都效仿他。
清明节(4月5日)前,1斤龙井可卖到300元,但到谷雨(4月21日)后,就降到了30元左右,夏秋茶是20元左右,可见“早”是很重要的。
茶叶,是我村的特产,村民对它有特殊的感情。 ——摘自《里项村村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