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叶产业发展:美了环境 富了百姓
福建茶叶网5月27日讯:从贵州的黔东到黔北,沿着326国道,在100多公里的车程中,随处可见翠绿的茶园和青瓦白墙装饰下的漂亮民居。一路上,车子在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画境中穿梭,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清新的茶香。茶园里,不时看到衣着时尚的人群,拿着相机拍照游玩……
这是5月15日到16日,在贵州茶产业发展大会期间,来自贵州省的28个厅局级单位的领导和9个地州市的相关负责人,以及42个主要产茶县分管茶叶的相关人员等一同现场考察思南、德江、凤冈、湄潭等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时看到的真实场景。
本次参观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禄智明带队,每到一个地方,参观团都仔细的向当地茶农询问他们种茶的收入情况,以及深入的了解茶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创新模式。
在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大学生知识入股参与茶园的经营管理,以及茶园里养鸡的模式引起了参观团的重视。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在茶园养殖生态土鸡,每只鸡可以卖到上百元,鸡蛋卖到了2元一枚。在茶园里养鸡,鸡可以在茶园除草啄虫,不但减少了茶园的病虫害,同时也为茶园的除草管理以及肥料、农药投入节约资金,每年还节约了30多万元的人工费。据常青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就养鸡一项,一亩茶园就可以增收400元左右。
在凤冈茶海之心的紫薇茶庄,营业员介绍说,来自重庆、湖南、广州等地的游客,每年到茶海之心避暑的人逐年增加;该茶庄开业3年多来,平均每年的旅游收入达到了50万元。凤冈县把茶和旅游结合,把茶庄建茶园里,以田坝为试点打造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田坝已获得了“AAA休闲旅游示范区”称号。
15日下午5点,参观团到达了湄潭的马义茶青交易市场,上千平米的茶青交易市场里,市场前面是卖蔬菜、水果以及小吃的当地农民,这是茶青交易市场建成后,自然形成的蔬菜水果市场;后边是正在进行着激烈讨价还价的茶青交易。茶农们把茶青卖过后,就在前面买点蔬菜、水果以及生活用品等东西回家。茶青交易市场最早在湄潭出现,这是为了方便茶农出售茶青,也便于茶叶加工企业集中收购茶青,同时还实现了茶青收购价格的透明化。目前,该县拥有茶青交易市场22个,是贵州目前茶青交易市场最多的产茶县。
当天,正在现场出售茶青的茶农杨胜德说:“现在种茶轻松多了,不用自己去加工茶叶,也不担心茶叶卖不出去,一年还可以采半年以上的茶叶,现在采的是夏秋茶,茶青价格在20元到25元之间,每亩茶园夏秋茶的茶青总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春茶茶青总收入可以达到4500元每亩”。杨胜德一家4口人,拥有5亩茶园,每年出售茶青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在湄潭的核桃坝茶叶专业村,这里有着”中国西部茶叶第一村“的称号,人均茶园面积达到了2亩多,平均亩产值近6000元。家家住上了漂亮的黔北民居,户户卖上了冰箱彩电摩托车,少数茶农购买了小轿车;从村子到茶园,全是硬化小村路,村子里还修建了宾馆、阅读室以及供村民上网用的微机室。
在贵州,像核桃坝一样的专业村还有很多,比如凤冈的田坝、黎平的高屯、贵定的云雾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态环境十分优秀,森林覆盖率均达到了80%以上,走进这些茶叶专业村,看到都是茶园和树林。
去年,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在黔北调研时说:“在贵州,凡是种茶的地方,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活面貌都是最好的地方,农民生活都是最富裕的地方。”在本次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上,赵省长再次强调,哪个地方发展茶叶,那个地方的生态就越好;哪个地方的茶叶越多,那个地方就越富裕。
到目前为止,贵州茶园面积已经达到了466万亩,加工企业800多家,茶叶综合产值51亿元,茶农的平均收入达到了3000元左右。在本次参观的四个产茶县中,森林覆盖率最高的达到了70%左右,最低的也在48%以上,比五年前有了大幅的提高。贵州茶叶的发展,不仅富了农民,而且对生态环境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三化”建设中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