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农残风波中,那些农药禁令执行效果如何?
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绿色和平相关组织人员声称:“根据检测(农药)种类和含量,并非自然遗留,而是人为使用”, 并在调查中发现存在农户违规使用情况。绿色和平组织人员的说法是否属实?生产商除了声明自身产品符合标准外,是不是也应该进一步深究原料来源情况?监管机构是不是也应该实事求是的去核实?
规则的“执行效果”不去查证,却一味的去对比标准上的几个数据差异,意义不大。前几天中国广播网做的一期访谈节目中,有专家就说“我国的标准世界最严”。而这样的自豪,面对食品事件频发的现实,却更加印证了规则执行力太差的事实。
在这里,标准内外差异或内容矛盾并非不值得关注,以茶叶出口为例,欧盟已于2011年10月1日起对中国输欧茶叶采取新的进境检验措施,而日本近期亦提高中国出口茶叶部分农残限量标准。而2012年2月和3月,中国福建和绍兴口岸出口的茶叶相继因农残超标被欧盟通报。标准的内外差异还涉及贸易壁垒、各国实情等多个因素,至于怎么去修订标准,那就不是咱们探讨的话题了。
没有执行力,再严格的标准规定,也只是一堆文字的堆积而已。我们可以制定出世界上“最严格”的茶叶标准,而在茶叶生产的多个环节中,有一个环节长时间、大范围存在违规,这样最严格的标准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