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推动安溪铁观音春茶产销两旺
内抓品质,外打品牌。为推动安溪茶业跃升发展,今年以来,政府、市场、茶企、茶农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将为安溪春茶上市营造多重利好,推动今年春茶产销两旺局面形成。
利好一:央视广告鼓振茶市
4月15日晚9时30分左右,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一则以“中国真茶韵·安溪铁观音”为主题语的10秒品牌宣传广告,引起各界强烈反响。这也是“安溪铁观音”作为安溪茶产业集体品牌,首次在央视推出广告。
选择在春茶上市前的特殊节点,安溪县推出安溪铁观音集体品牌极富深意。此举让更多受众了解铁观音,有利推动春茶销售,树立安溪铁观音的品牌意识,提升市场对安溪铁观音的认同度。
该县感德镇洪佑村茶农章建能是受益者之一。这几天,他的茶叶网站“踩踏”量倍增,很多客户从网上了解到央视播放安溪铁观音广告的事,茶叶虽未上市,他们已纷纷直接在网站上向他下今年春茶的订单,并预付一部分款项。
为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安溪茶企也纷纷在央视及省市县电视台播放广告,广告规模、质量、播放频率为近年少有。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播放最多铁观音广告的央视四套可与晋江鞋服企业进军央视五套相媲美。铁观音上电视做品牌,在安溪形成政企互动的良好局面。
利好二:生态建设水平提升
日前,笔者走进八马茶业在安溪县桃舟乡连山村新建的生态茶园。只见这里林中有茶、茶边有林,宛如步入一片树林,四周还有水源,梯层整齐的茶园结构历历在目。
给茶树听音乐、喝豆浆,修筑“竹节沟”保持水土,施用绿肥、有机混合肥,茶田套种桂花、黄花菜,结合周边景点开展采茶制茶体验游……比学赶超,生态茶园建设成为安溪县茶企“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生态建设成为茶叶品质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生态茶园建设已成我县一种流行趋势。”安溪县农茶局副局长宋建设告诉笔者,他们通过生态种植,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固氮,提高茶园土壤肥力;采取吸引七星瓢虫等益虫,进行生态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农增收。
与此同时,安溪县还以宣传车巡回宣传形式,深入到各乡镇,广泛宣传茶叶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引导茶农严格按《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国家标准进行茶园病虫害防治,并在全县布置10个病虫害测报点,适时发布病虫害情况,指导茶农进行病虫害防治。
利好三:合作社模式趋成熟
日前,在安溪县龙涓乡宝都村金恒峰茶叶合作社,社员们在合作社的组织下对茶叶生产场所进行大扫除,清扫加工场地,维修、保养和添置茶叶加工设备,准备制茶燃料、辅助材料和相关工具等。
该县已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500多家,在茶叶生产和经营等方面越来越成熟,种茶分工越来越精细。组织善于管理茶园的社员,把社员的茶园集中起来,统一组织施肥、除虫、除草,保证茶青质量成为提升茶叶质量的第一道门槛。在制茶上,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要求,力求每道工序都有能手。
闲暇之际,合作社把社员们组织起来,聘请县、乡镇涉茶部门专家或其他乡镇、村的制茶能手来讲课,不断提高社员种茶、制茶水平,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乡、村举办的各种初制大赛。
近年来,安溪县茶叶合作社发挥“能人”和“大户”聚集的优势,吸引全县一批制茶能手、专业大户和经营大户纷纷加入,促使资金、技术、信息合理流转,有力地改变了茶农在交易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使茶农以积极的心态走上市场博弈的谈判桌,实现最大程度的增产增收。合作社成为茶农的贴心“保姆”。
利好四:品质提升产销两旺
根据中国茶都的统计数据,今年2月26日至4月25日,中国茶都茶叶交易量达到2503.8吨,比去年的1412.5吨增长了77.26%;从交易价格上看,今年交易价格平稳。
安溪县农茶局局长蔡建明比较看好今年的茶叶市场,并用一句话来预测今年的市场:“品质继续提升、销售市场旺盛、价格稳步提升。”
品质继续提升。今年安溪县春茶制优率会好于往年,感德、祥华、西坪、龙涓等重点产茶乡镇,春茶质量可与秋茶媲美。
销售市场旺盛。春节以来,铁观音脱销,商家库存较少。春茶质量档次整体提升,增加了外地客商的采购量。
价格稳步提升。价格提高是建立在品质提升之上的,中低档茶叶价格会相对平稳,而高档茶叶价格将略升,茶农普遍受益,茶商也觉得物有所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