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欣赏课上泡功夫茶

发布时间:2012-04-07 10:14:13 来源:美术报  编辑:福建茶叶网 

在实施新课程,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每个美术教师需重视的问题。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应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实物资源,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把最真实的东西展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触觉,让学生在品位玩赏中体验实物作品的真、善、美,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创造和表现的兴趣。下面以我施教浙美版第八册《茶香四溢》一课为例,谈谈实物展示在美术欣赏课,以及作业指导中所发挥的作用。

直观性——引起兴趣

实物与我们多媒体中的图片相比,其震撼力、观赏性都比图片更有说服力。就如同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去形容这个事物多么美好、多么壮观,但没有真实的体验,学生体会不了其中的特色。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设置情景进行教学。

《茶香四溢》这一课,我出具一套紫砂壶并展示功夫茶的泡法,学生在闻着茶香中感受中国茶文化,并让学生观察后谈一谈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喜欢的理由。对于一个充满果汁和饮料的青少年时代,平时几乎不懂得把玩紫砂茶具,很少接触这些复杂、细腻又让人安静的泡茶步骤。在课堂上能亲眼见到有意思的泡茶一幕,所有的学生都有些兴奋——“真有趣,好玩。我回家也去试试!”“我现在觉得喝茶比喝可乐好,又好玩又健康!”

独特性——观察造型

一个课堂展示的实物具有代表性,它明确地指向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思考的前进方向。很多老师上课时把大量的图片一股脑摆在学生眼前,看上去丰富多彩,似乎课堂准备十分充分,但是学生从这一堆“展示物”当中看出了什么?学习的主要目的有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这对谁来说都是个巨大的问号。

这堂课从欣赏学习茶文化到动手制作茶具,是一个欣赏到设计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在原有基础造型上创新,展示一些造型别致的茶壶,具体归类为动物型、植物型、人型、几何型,让学生在欣赏茶具的同时也使他们对美术造型问题有了更发散的思考与参照,也从中引申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如:

“老师,这些茶壶你从哪里买来的,上面还有虎形的,我也想有一把。”

“我最喜欢方形中空的那把茶壶,还有那把树根造型的,太棒了,太有想象力了!”

“这些茶壶很漂亮,还有好多的花纹和字,我也要去收藏。”

“我认为作者很有个性,那把方形的壶,中间也是方形,他认为做壶跟做人一样要堂堂正正,心正人才正。”

针对性——由浅入深

我们都能理解什么叫精益求精,而现代美术课堂要上出美术特色,不是以前看看、讲讲、画画就能完成的状态。老师应该更多地回答学生的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引领和启发他们的思考。

茶叶有很多种,泡茶的方法也有很多种。课堂是无法展示所有泡茶法的,但也不能单一。我在课堂上呈现了玻璃杯泡绿茶,紫砂壶泡乌龙茶两种情景。用比较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有所得——

“我原来以为泡茶就是用开水冲泡,现在我知道了控制水温可以让茶叶更香甜。好比画画,水多和水少效果都不同,不仅仅是给颜料加水就行。”

“用紫砂壶泡绿茶、红茶很香,用玻璃杯泡绿茶好看,你看茶叶浮浮沉沉,好像活的小鱼。”

另外,我还在展示环节加入了行为养成教育,如检测壶的做工程度。我将壶装满清水控制水流,按住壶盖上的一个透气小孔倾倒,如果能够收放自如地控制从壶嘴出来的水,那说明这是一把做工精致的好壶。学生看完演示后,发出了一片赞叹声,这也是光用语言描述无法替代现场展示带来的感受与动机。

激将法——激发创作

少年儿童具有活动的天性,只有设计有效的教学形式,才能在短时间内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实物展现则能将儿童分散的注意力和学习目的,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

我在课前的基础部分要求学生能熟练制作泥板和泥条。学生一开始动手操作,自然困难重重,即使完成了一些作品,也较粗糙。于是我把自己事先用陶泥做好的一本“书”,在课堂上展现出来,既和泥板结合,又简单精致(见图四),然后指导学生近距离观察并用手摸一摸。很明显,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本泥板书上,他们觉得泥土也能做成这样细致的泥板,十分惊讶,心里也暗暗有了一个比较目标。很快,这样的“激将”,会落实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本节课结束后,我将一些学生的个人前期作业和后期作业进行了对比,发现泥塑造型和装饰效果在方式与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改变(见图一、二),能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模仿和创作,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如图三)。

整个展示过程,学生见识了真正造型别致的茶壶,除了在视觉上得到一种欣赏外,也在与实物接触的过程中,了解了茶具的质地、肌理效果、精美的图案和所蕴含的美好寓意,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为后续的表现打下基础和创作的源泉。

伴随着轻松的古筝音乐,师生合作,向大家展示如何泡一种功夫茶,这是学生主动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探索者,积极的思考者。并且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亲历,并总结这些收获,这是自己主观探究的过程,从实物欣赏中体会到收藏的乐趣,为审美情趣的培养提供很好的范例。

好的实物展示和经典美术作品一样,应该是贴近人、贴近生活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学习才更能体现一种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实物只是作为辅助的工具,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和减弱它的作用。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