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水相遇的“壶中天地”

发布时间:2012-03-31 11:27:08 来源:人民公安报   编辑:福建茶叶网 

周末得闲,我拿出茶器重新摆放,发现一些茶器静静地躺在那儿很少用,有的甚至一次也没用过,它们当中有茶友送的,也有自己初识茶道时自以为是买的。我看着这些茶器感叹,选一套适合的茶具实属不易,不光要了解自己的偏好,更要了解茶性和茶器本身,尤其是承载茶叶的那把壶。

壶,乃茶与水相遇的“天地”。有人说,第一把壶铭刻了自己对茶道最初的印迹。我的第一把壶是茶友赠的,没有买“首壶”的感受,但如果自己买,绝不会选贵的来练手,万一不慎摔坏,定会心疼万分,而就茶道“魔咒”来说,“首壶”是一定会被摔的,或许被自己,或许被别人。所以太贵就不值了,可也不能太廉价,不然没了泡茶的心境,毕竟茶壶用久了是会沁入感情的。人贵旧,物贵新,但茶壶例外。

小小茶壶,万千世界。茶壶种类繁多,宜兴的紫砂、五大窑的瓷器、景德镇的青花,保准让你眼花缭乱。五大窑指的是天青月白的汝窑、雍容华贵的官窑、色釉窑变的钧窑、晶莹开片的哥窑和白釉印花的定窑;青花瓷以景德镇最为有名,而我认为紫砂壶才是引领历代茶器的主流。

古往今来,紫砂壶一直被茶人追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紫砂文化。宜兴紫砂壶因宜兴泥料的优势而称霸紫砂界。因为工匠师技艺再超群,可如果泥料劣质,也无法使紫砂壶“修得正果”。

以紫砂为例,选一把好壶,茶友也有一套 “讲究”,主要是通过试壶、观形、手感来甄别紫砂壶的优劣。

试壶,就是细致检测壶的密合度和出水的流畅性。密合度保证了茶的香气,“形散味不散”。将茶壶内注满水,食指压紧壶盖倾斜倒出,若壶盖处无水流出,那说明密合度不错;出水流畅性的好坏也容易鉴别——买壶时,亲自试壶,将茶壶里注满水倾斜壶嘴倒出,出水性好的壶,水柱呈抛物线状,干脆利落不会四处飞溅。停止倾茶,壶嘴也无水滴“流口水”,且壶中水完全倒出。当然,有些店家老板以种种理由不让试壶,其实也就说明壶不好,大可走开,不必徘徊。

观形,顾名思义就是观察外形,用眼看壶嘴、壶纽、壶把是否在一条线上,然后再观察壶把的上下两端是否在一条线上,如果三点一线,两端一线,则利于冲泡。

手感,指手上把玩壶的感觉。每个人手的大小不同,手感也就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壶面无糙感、两手抱着茶壶恰好为宜。如果1至2人饮茶,可选150毫升的壶,3至4人则选择350毫升的壶就很到位。

紫砂壶形形色色,造型的选择取决于你与什么茶相遇,除此之外,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我偏爱小石瓢壶泡普洱,西施壶泡铁观音,梨型壶泡高山乌龙。普洱茶叶的特性决定其适用于底座大的壶,利于茶叶充分展开;铁观音叶子展开后有膨胀感,适合“大肚子”茶壶冲泡,而高山乌龙选梨型茶壶就是个人偏好了。

喝茶,讲究倾茶的那一瞬间,看着泉水入壶、茶水入杯,慢慢斟至7分满,于是静下了整颗心。选一把好壶,让茶与水相遇,然后绽放出万千世界!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