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从产茶大县向产茶强县迈进
[编者按]
当前,安溪茶产业发展已经进入转变提升、蓄势突破的关键时期。新年前夕召开的全县茶业发展工作大会,在总结推广茶业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对今后及当前茶业工作重点做出部署,将强化政府服务职能,采取一系列举措,严控茶叶质量卫生安全,推动安溪从产茶大县向产茶强县迈进。
茶园管理
抢抓农时 做好茶园基础管理
眼下虽不是茶叶采制的农忙季节,却是茶园土壤改良、茶园管理工作的关键时刻。安溪县早已布置好茶园基础管理工作,只为今年春茶能“多收三五斗”。
全面开展茶园土壤改良工作。每个乡镇至少建立一片50-100亩的示范点,主要技术措施包括耕翻土壤、施用基肥、茶园覆盖、客土培园,做到村村有示范点。
从清园封园工作入手,采用合理修剪、清园、封园、改造等技术措施,加强和改进茶园管理工作,对低效益茶园进行调查摸底,重新规划,有效流转,集中改造。
从茶园小气候-茶山绿化-全域生态化三个层面,按照“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的基本要求,立体推进茶园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年百座茶山退茶还林,特别是重点产茶乡镇的生态脆弱区要依法实施退茶还林,把“两路两侧一重山”作为重点,逐个山头逐个林班造林绿化。
实施6个乡镇2万亩的茶园喷灌滴灌建设项目。按照喷水、喷药两用的标准,规划设计喷灌滴灌系统,特别是要选用耐高压的管道,以确保加压喷药需要。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茶园小气候,整修茶园道路以及排蓄水系统,引导茶园梯壁留草,推广草生栽培法,保持水土,保护生态。
同时,利用当前农闲时期,深入实施茶业万人培训工程。安溪县农茶局要对茶业万人培训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各乡镇组织乡镇茶叶协会、乡镇技术员、村级农民技术员开展“村村培训、月月培训”活动,也组织召集广大农村妇女参加培训,利用春节茶商返乡过节时机,举办茶商经营知识培训。
质量管控
完善平台 建立追溯倒逼机制
“农资购买卡”记载茶农购置农资的全部信息,相当于给铁观音上了一把“健康锁”。今年安溪县将加快完善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全县“农资购买卡”办理和信息录入进入扫尾阶段,1月底全部完成“农资购买卡”办理和发放,2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农资购买卡”制度。
[pagebreak]
为推进“农资购买卡”制度的顺利实施,安溪还建立配套的利益导向机制,对自觉凭卡购买农资的茶农实行9折价格优惠,加强对各经营公司和全部经营网点的监管,形成倒逼机制,对不合格的经营网点一律淘汰。县、乡茶叶质量安全监管队伍要进村入户检查茶农“农资购买卡”使用情况,对工作不落实的乡镇进行通报。
为进一步发挥两个国家级茶叶质量检测机构的作用,今年安溪县将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密集抽检、查处,推动茶企、茶店购买销售质量安全茶。
茶叶质量抽检主要包括安溪县域内茶农毛茶在制品和茶企终端产品的抽检。今年全县每季抽检214个样品,全年抽检856个样品,抽样数量比去年翻一番。加强对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用企业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企业的监管,对这些茶企在全省各销售终端进行随机抽检,每家企业每年至少抽检4次以上。
同时,在茶叶上市期间,在与外县(市)交界的重要路段、重要区域,加强对外来茶(茶青、毛茶等)进行抽检,全县计划抽检400个样品。
强化服务
健全机构 茶业管理延伸乡镇
今年,安溪将把茶业管理机构由县级向乡镇延伸,建立健全乡村茶业工作管理机制。从今年起,安溪将按照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题服务、专项考核的“四专”要求,全面启动乡镇茶业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加强乡村茶业工作管理。
专门机构 各乡镇成立茶业管理委员会,由乡(镇)长担任组长,分管茶业工作的副职领导任副组长。乡镇茶业管理委员会在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所在乡镇茶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包括组织落实茶业发展规划、茶园环境保护与改善、茶叶新技术推广、茶叶质量安全监管、茶文化、茶旅游等工作。
专职人员 设立乡镇茶管办,由分管茶业工作的副职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根据辖区茶业生产规模,配备1-3名专职人员,从事茶业管理工作。
专题服务 乡镇茶管办要根据县茶管委下达的工作计划,组织乡镇茶叶协会、乡镇技术员、村级农民技术员开展各类主题服务。
专项考核 建立乡镇茶业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在茶叶质量安全、生态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初制环境改造建设和清洁化生产、茶业培训工程、茶叶市场的开拓和营销等几大方面的完成情况,对乡镇茶管委进行考核。 (章财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