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茶叶产业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09 09:52:19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竹溪县地处秦岭南麓、大巴山东段北坡,鄂、渝、陕三省(市)交界处,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之一,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总人口36.8万。县城距武汉市738公里,是湖北省距省会武汉公路距离最远的一个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成就了竹溪县“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黄连之乡”、“中国魔芋之乡”。
竹溪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厚,民间有武则天钦定竹溪茶的传说。近几年来,竹溪县以建设全省茶叶大县、全国有机绿茶名县为目标,通过创新驱动,促进茶叶产业跨越升级。其主要作法是:
一是着力培植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主体。竹溪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纳入产业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着力培植产业领军企业、茶叶专业大户和专业村。全县基地规模万亩以上的乡镇6个,千亩以上的行政村20个,500亩以上的行政村85个,中小型茶场148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个。按照市场法则,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竞争中茶农受益,竞争中产业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十堰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成为竹溪茶叶产业两“巨头”。两家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兼并联营控制了全县60%的茶园面积、70%的茶叶产量和90%的销售收入。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培育成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湖北省行业前“三强”企业,十堰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培育成湖北省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是切实加强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有效解决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他们一方面与华中农业大学、省果茶所建立长效“产学研”合作机制,聘请省内着名茶叶专家龚自明、李传友、倪德江担任长年政府产业顾问。另一方面持之一恒的坚持培养本土人才。先后委托高校培训人才37人,县党校、职业技术学校、产业龙头企业先后举办以茶叶种植、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会17期,培训1267人。全县茶叶产业共有科技创新人才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28人。有国家级评茶师7名。龙头企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
三是大力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在基地建设上,重点研发应用了无性系茶园建设技术、无公害生态茶园改造技术、茶叶冻害预防与修复技术、茶叶机械化采摘等技术,使茶叶基地单位面积产量和规模效益得到大幅提升。茶园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有机茶面积达到1万亩。在加工环节上,重点研发应用了茶叶清洁化生产智能化加工技术。
四是切实加强茶叶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组建了十堰市有机茶研究所,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建设了“秦巴山区高产高效有机茶示范推广站”。该公司还被认定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湖北省校企共建设研发中心和十堰市企业技术中心。
五是不断加大茶叶产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完善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融资和引进外资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茶叶产业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县财政年科技投入200万元以上,占年科技经费支出的40%;龙头企业年均科技创新投入达3000万元以上,占企业销售收入的8%以上。龙头企业还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以新产品、新工艺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活动。三年中,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星火计划”和省、市、县研究与开发项目10余个,获经费支持1000余万元。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还入选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
六是努力打造茶叶产业精品名牌。龙头企业的扩张坚持以扩大面积为加法、以技术创新为乘法,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创新措施,不遗余力的开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创新活动,打造品牌,推动传统产业跨越升级,实现茶叶产品由单一的绿茶向红、白、绿、黑、碎“五位一体”的系列深度开发转变。茶叶消费由单一的喝茶向吃茶、用茶跨越。有机箭茶、有机乌龙茶被认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制定的有机龙峰茶标准为省级地方标准。两家龙头企业均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QS认证,有各类专利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还通过欧盟有机茶认证,HACCP认证,并获得了自主经营出口权。以“龙峰”、“梅子贡”为主的茶叶系列产品先后16次荣获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十五佳有机名茶、新加坡世界科技与贸易博览会金奖、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龙王垭商标为湖北省驰名商标。两年来,全县茶叶产业有4个创新项目分别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科技创新为竹溪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截至2010年,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0.4万亩,产量971万斤,实现收入5.82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7.1%。
竹溪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厚,民间有武则天钦定竹溪茶的传说。近几年来,竹溪县以建设全省茶叶大县、全国有机绿茶名县为目标,通过创新驱动,促进茶叶产业跨越升级。其主要作法是:
一是着力培植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主体。竹溪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纳入产业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着力培植产业领军企业、茶叶专业大户和专业村。全县基地规模万亩以上的乡镇6个,千亩以上的行政村20个,500亩以上的行政村85个,中小型茶场148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个。按照市场法则,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竞争中茶农受益,竞争中产业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十堰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成为竹溪茶叶产业两“巨头”。两家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兼并联营控制了全县60%的茶园面积、70%的茶叶产量和90%的销售收入。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培育成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湖北省行业前“三强”企业,十堰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培育成湖北省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是切实加强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有效解决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他们一方面与华中农业大学、省果茶所建立长效“产学研”合作机制,聘请省内着名茶叶专家龚自明、李传友、倪德江担任长年政府产业顾问。另一方面持之一恒的坚持培养本土人才。先后委托高校培训人才37人,县党校、职业技术学校、产业龙头企业先后举办以茶叶种植、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会17期,培训1267人。全县茶叶产业共有科技创新人才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28人。有国家级评茶师7名。龙头企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
三是大力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在基地建设上,重点研发应用了无性系茶园建设技术、无公害生态茶园改造技术、茶叶冻害预防与修复技术、茶叶机械化采摘等技术,使茶叶基地单位面积产量和规模效益得到大幅提升。茶园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有机茶面积达到1万亩。在加工环节上,重点研发应用了茶叶清洁化生产智能化加工技术。
四是切实加强茶叶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组建了十堰市有机茶研究所,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建设了“秦巴山区高产高效有机茶示范推广站”。该公司还被认定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湖北省校企共建设研发中心和十堰市企业技术中心。
五是不断加大茶叶产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完善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融资和引进外资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茶叶产业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县财政年科技投入200万元以上,占年科技经费支出的40%;龙头企业年均科技创新投入达3000万元以上,占企业销售收入的8%以上。龙头企业还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以新产品、新工艺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活动。三年中,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星火计划”和省、市、县研究与开发项目10余个,获经费支持1000余万元。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还入选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
六是努力打造茶叶产业精品名牌。龙头企业的扩张坚持以扩大面积为加法、以技术创新为乘法,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创新措施,不遗余力的开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创新活动,打造品牌,推动传统产业跨越升级,实现茶叶产品由单一的绿茶向红、白、绿、黑、碎“五位一体”的系列深度开发转变。茶叶消费由单一的喝茶向吃茶、用茶跨越。有机箭茶、有机乌龙茶被认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制定的有机龙峰茶标准为省级地方标准。两家龙头企业均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QS认证,有各类专利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还通过欧盟有机茶认证,HACCP认证,并获得了自主经营出口权。以“龙峰”、“梅子贡”为主的茶叶系列产品先后16次荣获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十五佳有机名茶、新加坡世界科技与贸易博览会金奖、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龙王垭商标为湖北省驰名商标。两年来,全县茶叶产业有4个创新项目分别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科技创新为竹溪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截至2010年,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0.4万亩,产量971万斤,实现收入5.82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7.1%。
我来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