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三年推出《于丹趣品人生》,谈古论今为幸福支招(图)
发布时间:2011-09-30 11:24:58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对大多数人而言,于丹讲国学是熟悉的,而于丹讲生活却是鲜有人知。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于丹推出其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她在书中讲述了古代名士们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读者,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只要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
慢活让心收获幸福
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中,如何让自己愉悦地过上理想的生活?如何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诸如此类的问题,接连不断地叩问着每个人的内心。于丹的感悟生活在这个时刻顺势推出。
于丹教授将自己三年来对幸福生活的最新体悟辑录于《于丹趣品人生》一书中,并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
说到为何会有如此变身,从讲国学改为讲幸福?于丹介绍自己三年来的心路历程:“这几年我自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我讲完了《论语》,讲完了《庄子》等先秦思想精华之后,一直想寻找一个载体,用日常生活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这些思路落地。这个载体第一必须是中国式的,是从东方土壤里生长起来的;第二它必须是低成本的,门槛要低才能走进千家万户;第三它能体现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感。我想到一些故事,让大家玩味。同时,我试着把门槛往下降,降到老百姓直接可以触摸到的东西,所以我是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件事开始讲起的。”
“停”字就是人来到亭子里
我们处在一个有太多选择的年代,我们不再为没有选择而痛苦,而是为选择太多而烦恼;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处理,无论是家人的事、工作的事、朋友的事,还是自我的事,结果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失去了自我,怎么办?
“停一停。”于丹说:“停一停,不是让我们虚度时光,不是让我们放弃理想与追求,而是让我们的心灵小憩片刻,在悠闲的情趣中尽情享受生命,然后再带着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人生路。”
在书中,于丹写道: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
而《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应该是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如果有缘人进去,就在这里停住了。没有缘分,大家不愿意停下来,亭子一直都在,一直在等待,等着愿意进去停脚的人。
我们要学会忙里偷闲
快节奏的生活让上班族错过了生活中的很多风景,《于丹趣品人生》这本新书告诉大家,路上是有风景的,在奔跑的路上,我们要把生命的速度降下来。
于丹自己在30岁之前,也是风风火火地生活。30岁之后,她学会了放慢生活。“我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我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穿着睡衣烧矿泉水,我刷牙洗脸回来这个水就正好烧开了,我的紫砂小壶里就放上茶叶,喝早上第一泡茶就觉得把阳光都沏进去了,然后这个时候就可以从从容容想这一天的事,我即使是早晨上课前都先沏茶,我越是觉得日程特别紧就越得喝点茶,因为它可以让你的心慢慢降下来,但是20岁的你跟我我就一定不肯相信,会觉得喝冰镇的多解渴,人对生活方式是在你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下,会有不同感受的,人不到那个时候可能体会不到。”
于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还想说,体会不到的时候不必勉强,我们可能在道德标准上还有一些规范的统一的标准,但是在生活方式上,统一的标准越来越少,它就是看每个人的一种修炼和缘分,但是慢下来这件事情是2011年中国的一个主题词,因为大家知道快了是会追尾的。”
记者 秦绪芳
于丹语录支招“幸福生活术”
●竖心旁加一个“亡”,是什么字呢?大家都知道,是“忙碌”的“忙”。许多人忙忙碌碌,忙得没有时间去体味心灵中那些细微的悸动,去体会生命的美妙。
●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荡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人站在矮处,视野会很狭小,站得越高,就会看得越辽阔。都市空间逼仄,唯有在山水之间,能得到一种心灵的成全,唯有在山水之间,才能养出博大的胸怀。
●幸福在当今社会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人们追逐成功,而成功却无法带给个人生命价值的全部满足。我们缺少了一点意趣、一点闲情,缺乏与家人共处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成功者不免苍凉荒芜。
●人在名利道路上奔忙,到了这溪山清静中,不妨停一停。这种“停一停”能让我们充充电,让我们歇歇脚,让我们静静心,让我们回头看一看出发的起点在哪儿,让我们向前望一望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在亭子里喝一盏茶,养一会儿神,回味一下路上的美景。
我来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