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支柱产业 让农民荷包鼓起来
发布时间:2011-09-16 11:07:38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今年4月8日举行的保靖县黄金茶拍卖会上,2两“一号母树”保靖黄金茶拍出了9.8万元的高价。按当时国际黄金现货价格,1两保靖黄金茶的价格超过了同等重量黄金的3倍,成为中国绿茶行业杀出的一匹“黑马”。
湘西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宜人,自古盛产名茶。古丈毛尖和保靖黄金茶,不仅种植历史悠久,更是近几年来我州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结出的硕果。2010年,保靖黄金茶获第三届中国最具价值潜力茶品牌“金芽奖”,和古丈毛尖一起在湖南省首届十大茶品牌推选活动中双双荣获全省四大地方公共品牌之一。两者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做大做强做优茶业产业,这是州委、州政府继椪柑、烟叶之后,集中力量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州委、州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推进茶叶产业扩面提质,以古丈、保靖为重点,捆绑州县资金,每年新扩基地3万亩以上,力争古丈人平1亩茶,保靖吕洞山区人平1亩茶,全州茶叶面积实现20万亩,努力把古丈、保靖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茶叶生产、加工、出口和茶文化交流中心。
保靖、古丈两县全力推进茶叶产业发展。2009年初,保靖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黄金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每年捆绑资金500万元,每年新扩黄金茶园5000亩。通过4年努力,确保建成高效、生态茶园3万亩以上,实现年产量750吨以上,产值2亿元以上。从今年开始,该县进一步加大黄金茶开发力度,每年捆绑投入1500万元扶持连片开发,每年新扩黄金茶1.5万亩,力争“十二五”末,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主产区人均达到1亩以上,产量达到2000吨,产值4亿元。2020年产值实现9亿元以上。 目前,该县黄金茶种植面积达2.59万亩,可采面积1.1万亩。今年茶叶总产量139吨,产值5240万元。
2010年以来,古丈县启动新一轮茶叶产业化建设。整合县内扶贫开发、农业、国土、移民、以工代赈等涉农项目资金1300万元,采取“集中连片”开发模式,每年开发1万亩优质茶叶,力争通过3—5年时间,使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0万亩,茶叶亩产值达7000元以上,茶农人均收入达5000元,茶业总产值过7亿元,茶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0%以上。逐步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1亩茶”。目前,该县共新扩良种茶园2.5万亩,引进优质茶叶品种10余个,建立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2万亩,茶叶总面积达到了6.5万亩。已开发出古丈毛尖、绿茶、眉茶、七叶参茶、茶多酚、青龙茶六大系列近100多个品种。
当前,湘西茶叶产业建设方兴未艾,发展势头良好。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正带领广大茶农扩大基地规模,推广科技生产,培植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湘西茶叶产业化建设步伐。相信不久的将来,茶叶产业必将成为我州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的支柱产业。
湘西金叶 叩开致富大门
湘西烟叶种植历史悠久,烟叶品质优良。这几年来,州委、州政府抢抓国家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机遇,积极争取龙山、永顺、凤凰进入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基地示范县,积极转变传统烟叶生产模式,坚持走现代烟草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路子,以“单元化”标准建设基地,以龙山、永顺、凤凰实行“整县推进”,加大烟基投入,扩大种植规模,推进烟叶生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分工、机械化耕作、社会化服务,朝着建设80—100万担烟叶基地的目标努力。2011年,全州烟草种植面积21.4万亩,预计收购烟叶55万余担,实现产值5.3亿元,烟农户均收入达到2.6万元。
2008年,我州被列为“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面推进烟叶标准化建设工作由此展开。全州成立了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实行“政府领导、烟草主导、部门支持、烟农参与”的组织管理机制,发布实施《湘西自治州烤烟生产技术规程》和《湘西自治州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指导烟农科学进行烤烟生产。从2008年至2010年,全州烟草部门累计投入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达到991.9万元。全州标准化示范区农户为19953户,合同种植面积为9.94万亩,示范比例达到100%。
通过标准化生产,湘西烟叶的山地烟特色进一步彰显,市场竞争力增强,销售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宽。2008年,湘西烟叶主要调给湖南、广东、陕西、川渝等4家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增加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和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湖南中烟国产“万宝路”原料开发项目又落户湘西。如今“清香淡雅、香气细腻、配伍性强”的湘西山地特色烟叶,已经成为“白沙”、“芙蓉王”、“双喜”等国内卷烟大品牌的重要原料,并受到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公司和环球公司的青睐。
今日湘西大地间,一块块高标准烟田蔚然相连;一条条平坦的机耕路在田间纵横交错,沟渠四通八达;密集型烤房群、育苗大棚错落有致……勤劳纯朴的湘西农民正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叩开脱贫致富的大门。
湘西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宜人,自古盛产名茶。古丈毛尖和保靖黄金茶,不仅种植历史悠久,更是近几年来我州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结出的硕果。2010年,保靖黄金茶获第三届中国最具价值潜力茶品牌“金芽奖”,和古丈毛尖一起在湖南省首届十大茶品牌推选活动中双双荣获全省四大地方公共品牌之一。两者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做大做强做优茶业产业,这是州委、州政府继椪柑、烟叶之后,集中力量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州委、州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推进茶叶产业扩面提质,以古丈、保靖为重点,捆绑州县资金,每年新扩基地3万亩以上,力争古丈人平1亩茶,保靖吕洞山区人平1亩茶,全州茶叶面积实现20万亩,努力把古丈、保靖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茶叶生产、加工、出口和茶文化交流中心。
保靖、古丈两县全力推进茶叶产业发展。2009年初,保靖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黄金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每年捆绑资金500万元,每年新扩黄金茶园5000亩。通过4年努力,确保建成高效、生态茶园3万亩以上,实现年产量750吨以上,产值2亿元以上。从今年开始,该县进一步加大黄金茶开发力度,每年捆绑投入1500万元扶持连片开发,每年新扩黄金茶1.5万亩,力争“十二五”末,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主产区人均达到1亩以上,产量达到2000吨,产值4亿元。2020年产值实现9亿元以上。 目前,该县黄金茶种植面积达2.59万亩,可采面积1.1万亩。今年茶叶总产量139吨,产值5240万元。
2010年以来,古丈县启动新一轮茶叶产业化建设。整合县内扶贫开发、农业、国土、移民、以工代赈等涉农项目资金1300万元,采取“集中连片”开发模式,每年开发1万亩优质茶叶,力争通过3—5年时间,使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0万亩,茶叶亩产值达7000元以上,茶农人均收入达5000元,茶业总产值过7亿元,茶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0%以上。逐步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1亩茶”。目前,该县共新扩良种茶园2.5万亩,引进优质茶叶品种10余个,建立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2万亩,茶叶总面积达到了6.5万亩。已开发出古丈毛尖、绿茶、眉茶、七叶参茶、茶多酚、青龙茶六大系列近100多个品种。
当前,湘西茶叶产业建设方兴未艾,发展势头良好。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正带领广大茶农扩大基地规模,推广科技生产,培植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湘西茶叶产业化建设步伐。相信不久的将来,茶叶产业必将成为我州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的支柱产业。
湘西金叶 叩开致富大门
湘西烟叶种植历史悠久,烟叶品质优良。这几年来,州委、州政府抢抓国家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机遇,积极争取龙山、永顺、凤凰进入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基地示范县,积极转变传统烟叶生产模式,坚持走现代烟草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路子,以“单元化”标准建设基地,以龙山、永顺、凤凰实行“整县推进”,加大烟基投入,扩大种植规模,推进烟叶生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分工、机械化耕作、社会化服务,朝着建设80—100万担烟叶基地的目标努力。2011年,全州烟草种植面积21.4万亩,预计收购烟叶55万余担,实现产值5.3亿元,烟农户均收入达到2.6万元。
2008年,我州被列为“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面推进烟叶标准化建设工作由此展开。全州成立了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实行“政府领导、烟草主导、部门支持、烟农参与”的组织管理机制,发布实施《湘西自治州烤烟生产技术规程》和《湘西自治州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指导烟农科学进行烤烟生产。从2008年至2010年,全州烟草部门累计投入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达到991.9万元。全州标准化示范区农户为19953户,合同种植面积为9.94万亩,示范比例达到100%。
通过标准化生产,湘西烟叶的山地烟特色进一步彰显,市场竞争力增强,销售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宽。2008年,湘西烟叶主要调给湖南、广东、陕西、川渝等4家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增加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和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湖南中烟国产“万宝路”原料开发项目又落户湘西。如今“清香淡雅、香气细腻、配伍性强”的湘西山地特色烟叶,已经成为“白沙”、“芙蓉王”、“双喜”等国内卷烟大品牌的重要原料,并受到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公司和环球公司的青睐。
今日湘西大地间,一块块高标准烟田蔚然相连;一条条平坦的机耕路在田间纵横交错,沟渠四通八达;密集型烤房群、育苗大棚错落有致……勤劳纯朴的湘西农民正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叩开脱贫致富的大门。
我来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