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添“绿”武陵山
8月底,全球首个户用沼气碳基金项目在恩施州见效:经过科学测算、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签发,首个减排监测期产生的净收益200多万元,将被发放到全州3.3万个项目农户手中。
在建设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过程中,恩施高扬“绿色发展”大旗,使这颗武陵山中的“绿宝石”愈加璀璨。
一
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省委书记李鸿忠就武陵山试验区提出的战略构想,坚定而响亮。
生态优势是恩施州最大的优势,围绕生态做产业文章,恩施人对此心领神会。
初秋的恩施市新塘乡,峰峦叠翠,云雾缭绕。这里的华中药用植物园7月20日正式开园接待游客。园中保存着1400多种药用植物,数量几乎与《本草纲目》记载齐平。以此为中心的华中生态观光药业示范区建设,被列入全州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
目前,恩施州的烟叶、茶叶、畜牧、林果、中药材、特色蔬菜六大农业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已发展60万亩优质烟叶、40万亩优质茶叶、100万亩优质林果、100万亩道地药材和100万亩特色蔬菜基地,呈现出基地规模扩大、产品价格上扬、销售顺畅的良好态势。其中,烟叶产业成为全州发育最完善的生态产业,烤烟产量占全省总量的70%,白肋烟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0%和80%以上。
二
恩施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7%,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既肩负生态保护重任,又要迅速改变欠发达的现状,恩施州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繁荣、特色开发的新型工业化之路。5月7日,武船重工与恩施山泰公司联手,开建钢结构及桥梁生产基地。这是省政协组织武汉企业家支持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首个项目。通过省政协牵线搭桥,30多名企业家与湖北武陵山试验区的10个县市签约项目34个,协议金额达230多亿元。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如恩施中国女儿城、恩施商务中心、宣恩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利川中药材农副土特产品商贸物流城、鹤峰风电开发等,都属于“绿色产业”范畴。
利用生态优势,恩施正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今年上半年,全州新增31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68家。“清江源”烟叶、“恩施玉露”茶叶、“思乐”牌冷鲜肉、“大山鼎”高山蔬菜,这些产自大山的农特产品,源源不断涌向山外的大市场。在新发布的全国83个茶叶品牌价值榜排名中,“恩施玉露”成为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3个最具发展力的品牌之一。
三
沪渝高速、宜万铁路开通后,恩施州的生态文化旅游业驶上了“高速公路”。今年7月,全州单月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大关。
目前,利川腾龙洞、恩施大峡谷、咸丰坪坝营、恩施土司城等老牌景区深入开发,建始野三河、咸丰黄金洞、清江画廊等新兴景区相继建成迎客,恩施正成为全国最具成长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配套设施快速跟进。3月初,恩施大峡谷景区启动了以游客接待中心及客运站为重点的八大工程建设。腾龙洞、坪坝营景区的换乘中心、景区公路改造进展顺利。一批高星级宾馆建设有序推进。自去年“五一”以来,恩施市增加床位5000张,利川市增加床位2000张,建始县增加床位1500张,旅游接待压力得到缓解。
开发热潮随之而来。7月4日,恩施龙洞河休闲度假区项目在武汉签约,武汉藏龙集团有限公司决定投资约36亿元,用5年时间,在恩施州经济开发区打造占地4538亩,集体育休闲、生态旅游、商业贸易、酒店经营、高档居住、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城。